-
高考公平:李雪琴陷高考加分風波
高考,是由國家力量支撐起來的一條影響無數普通人命運,實現階級流動的通道,其公平性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而就在6月26日,著名脫口秀演員,北大高材生李雪琴被曝高考加分作假,引起網絡熱議。形成#李雪琴高考成績##李雪琴同學回應##李雪琴 游泳##李雪琴陷體育加分風波#等相關話題,話題討論度在這個特殊的時間節點的加持下居高不下。#李雪琴高考成績##李雪琴同學回應#先后登頂微博熱搜,在榜時長超過20小時。 01 輿情趨勢 / BORYOU TECHNOLOGY 根據博約新媒體大數據輿情監測中心數…
-
如何改進我們的輿情應對和輿論引導工作?
在極端事件出現后,我寫了兩篇輿論思考文章,分別是《透視涉外傷亡事件:社交媒體的危險后果正在顯現》和《極端言論為何頻發?源于網絡治理導致一個“意外后果”》,本文是第三篇。 前兩篇談到都是問題和挑戰,這一篇談的是如何做好輿情的應對和輿論的引導。 雖然輿情應對和輿論引導,兩者還是有一定的差別的,但是考慮到辨析概念的復雜性,我在本文中將兩件事合在一起談。 我的觀察是,近年來各地的輿情應對,主要以通報為主,做得很積極也很及時,但是說服力和公信力則參差不齊,重大輿情事件的通報說服力有所降低。這給輿論引導也帶…
-
極端言論為何頻發?源于網絡治理導致一個“意外后果”
這幾天,隨著各大網絡平臺禁止極端言論的規定紛紛出臺,平臺展現了正義的一面。比如,都提出要打擊“煽動中日對立、挑動極端民族主義”的相關內容等。 其實正如一些觀察者提出的那樣,各大平臺在此時紛紛表態,更大的可能性是背后管理部門的督促,以及民意巨大的壓力。各種極端言論的出現和流行,并非最近才有,而是由來已久,多年來娛民、愚民,平臺坐收流量之利,養蠱容蠱,終成今日之禍。 如果我們從網絡平臺的角度來考察今天這些極端言論出現,是和平臺只有“流量倫理”,而缺乏道德倫理是分不開的。 但是更深的根源,在于對網絡平…
-
透視涉外傷亡事件:社交媒體的危險后果正在顯現
最近發生的涉外敏感傷害事件,激起了社會的強烈關注。人們在感動于見義勇為者的義舉之外,也普遍認為,這位弱女子以一己之力,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城市形象和國家形象。沒有她的挺身而出,后果不堪設想。 但是人們也注意到,依然有人在留言中表達較為極端的觀點,也吸引了一定數量的點贊。類似事件,再結合此前人們看到的“戰馬行動”這樣的事件,一個確信無疑的現象是,近年來網絡空間里出現了一些非常偏狹乃至極端的輿論傾向。 一、行兇者動機成謎 就以蘇州這起案件來說,兇手的行兇動機令人困惑。雖說這的確是一個偶發事件,但是謎團…
-
月晞一審敗訴判定抄襲:原創保護仍需發力
6月28日,網文作者祖占(微博名祖占占)發文,透露自己收到了法院的勝訴判決書,關于自己訴玖月晞作品《小南風》侵犯她《越過時間擁抱你》著作權一案勝訴,玖月晞被要求立即停止出版、發行《小南風》,并賠款。根據祖占公開的判決書顯示,法院判百花洲文藝出版社立即停止出版發行《小南風》,晉江文學城立即停止在網站上提供《小南風》,被告在判決生效之日十日內向原告賠償經濟損失10萬元,賠償原告合理開支3萬元,案件受理費4300.96元由被告承擔。 早在2022年3月28日,網絡作家祖占就對網絡作家玖月晞的《小南風》…
-
Manner咖啡沖突觸發“打工人”共情,促進行業深度反思
6月17日,上海兩家Manner咖啡門店店員在同一天均與顧客發生爭執。“梅花路1047號門店”店內的監控視頻顯示,一名男店員與一名女顧客發生爭執,雙方一度發生肢體沖突,男店員扇了女顧客耳光;另一家“威海路716號門店”監控視頻顯示,一名女店員突然情緒失控,沖顧客大喊“你投訴啊”,并將一杯粉狀物潑向對方,致使顧客面部被粉狀物糊滿。 6月20日下午,據極目新聞報道,男店員已向顧客道歉,雙方已達成和解;女店員向顧客潑咖啡粉沒有造成身體傷害。Manner回應稱會嚴肅處理,涉事門店已經更換員工,潑咖啡粉的…
-
從郭有才到中專生逆襲:中國為何追捧“非典型”成功?
這一兩年來,關于人生成功,我們會發現一個較為顯著的現象,那就是成功的典型案例,往往來自于網絡之上,而現實之中的成功案例,卻很少被關注。 更簡單地說,很多成功案例是個直播間或者新媒體的流量現象,而現實中通過聰明才智和勤奮勞動獲得的成功,反倒被忽視了。 一、當下著名的“非典型”成功案例 比如,在堅守菏澤南站多年的郭有才,一夕成名,一時風靡網絡世界。越來越多的分析認為,郭有才的走紅背后,他堅持多年的演唱無疑是個重要因素,但是更重要的是,抖音算法在其中發揮了更為重要的作用,只有算法才能在瞬間引爆流量,將…
-
姜萍事件持續發酵:應去標簽化解讀,以平常心對待
北京時間6月13日,2024阿里巴巴全球數學競賽公布決賽名單,801人成功晉級。挺進決賽的選手遍布全球17個國家與地區,主要來自清華、北大、劍橋、麻省理工等知名高校。其中,全球排名第12的中專女生受到了大家的關注與熱議,17歲的姜萍來自江蘇省漣水中等專業學校的服裝設計專業,是該比賽舉辦以來,首位闖進決賽的中專在讀生,也是唯一闖進全球30名的女選手。 全球性的高質量數學競賽與姜萍的中專生身份形成了巨大的反差,除了網友們的贊賞聲,各種質疑、作弊等猜測也紛至沓來。決賽名單公布至今,新浪微博等平臺一直圍…
-
從處罰醫生案,看嚴格考核已成內卷和輿情爆發根源
網民的身體里流淌著道德的血液,并且依據常識而生活。他們在判定某些事件是不是合理的、是不是有違常識的,常常是出于樸素的直覺。如果事件不那么合情合理,他們往往第一時間就會給出激烈反應。 比如,醫生為了救治一個重癥病人,而耽誤了上課,這是好事還是壞事?網民第一時間就會給出答案。顯然,生命第一,尤其醫生,救死扶傷就是最大的道德。 一、醫學院的一個截圖,引發一個輿情事故 但是南方醫科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對這樣的醫生進行了處罰,就激起了網民的不滿。需要說明的是,這是在疫情結束之后,較為少見的網民為醫生說話的事…
-
以高考為例,“輿情焦慮”如何制造了更多的風險?
眼下,各地出現了“輿情焦慮”現象,已經是個廣泛的共識了。但是如果以高考為例,考察一下這種焦慮的由來,也是很有意思的現象。 一、高規格“護考”行為已經走到了一個極端 比如,在剛剛過去的高考期間,一些現象及其后果就值得細細反思。 在云南羅平,一只牛蛙因為在考場附近老是呱噪,涉嫌擾亂高考秩序,然后被警方“強行”帶離。從場景看,警察抓牛蛙雖然看起來滑稽,但是因為是護考行為,而帶上了神圣的色彩,一點不好笑。很多場景一旦被賦予某種意義,它的直觀感受和留給人們的印象,就會大相徑庭,它解釋了人們看待任何事物,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