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輿評丨護士因拔針出血跪求患者原諒,醫患信任已嚴重缺失
2月16日,上海仁濟南院發生了一起護士因拔針導致患者出血而跪地向患者道歉的事件。該事件引起了公眾關注。視頻中顯示,護士跪在輸液室地上,希望得到患者的諒解。2月18日,醫院工作人員對此事件作出回應,稱涉事護士剛參加工作不久,在給患者拔針時不慎導致出血,因患者堅持要求道歉,護士才跪下請求原諒。醫院方面表示,事發后已對護士進行了安撫。
01
輿情趨勢 / Boryou
根據博約新媒體大數據輿情監測中心數據顯示,自2月16日00時至2月23日5時,全網共監測到相關輿情信息共計15049條,互動聲量達3625.64萬。
1、輿情走勢分析

輿情走勢圖
該時間段內峰值點在18日17點,醫院工作人員回應稱,此事因涉事護士給患者拔針時出血引起,因為病人一直在要求道歉,護士才跪下請求原諒,共監測1083條信息;第二峰值點在18日16點,各大媒體對文章《上海一#護士因拔針出血跪求患者原諒#醫院工作人員:年紀輕已安撫》進行轉發,共監測800條信息;第三峰值點在18日20點,媒體開始提出議論點進行討論,共監測754條信息。
2、信息來源分析

信息分布比例圖
從信息分布情況看,監測時間段內,監測到總信息15049條,客戶端是主要傳播平臺,共5568條(占比37%),其次是視頻4966條(占比33%)、微博3910條(占比25.98%)、微信510條(占比3.39%)、網站50條(占比0.33%)、互動論壇43條(占比0.29%)、數字報2條(占比0.01%)。
3、關鍵熱詞

關鍵詞云圖
從關鍵詞云圖來看,本次事件討論熱度較高的關鍵詞主要為“護士”“患者”“醫院”“安撫”“道歉”等。
02
輿論觀點 / Boryou
網民觀點
1、患者家屬過度苛責,人文關懷無需下跪。
新浪微博網民@李爺無為:瞧見沒,一點點很小很小的事情,家屬就不依不饒,護士被迫下跪道歉。想起來“麻藥不睡”病人疼醒就想笑,你當家屬都是情緒穩定吃干飯的……
新浪微博網民@天宇cc:護士下跪不為救人,而是為道歉?如果犯錯必須下跪,誰還敢穿這身白衣?心疼她就像心疼剛入職場的自己。因為拔針出血,患者不依不饒,說實話,我恨不得給他一嘴巴,這不是道歉,是對醫護尊嚴體面的糟蹋,患者至上不是患者霸權,醫療失誤不是尊嚴霸凌。
新浪微博網民@愿做一只啄木鳥:這樣的事,在住院病區時常會發生,可能不是故意的,而是一個小小的疏忽。如果患者請求道歉,那也是理所應當,但是下跪道歉就不必要了。
新浪微博網民@撿廢品阿大:人怎么可以欺負人成這樣?該給醫護人員最起碼的尊重吧,護士拔針出血是常見或不可避免的小事。有些患者自認為是上帝,得理不饒人,肆意踐踏他人尊嚴,也希望有關部門出臺規定時不要顧此失彼!
2、護士沒有保障,醫院壓榨醫護實現廉價醫療。
新浪微博網民@婦產科的陳大夫:本質還是醫院根本不會給護士任何的保障。醫患起沖突,院方也只會覺得是你的問題。
然后以此為借口扣錢。但是剛畢業的小護士,能有多少錢呢?扣這一筆要白干多少天呢?所以護士只能自己想辦法安撫惡人。
新浪微博網民@我是山河君:通過壓榨醫護來實現便宜便利的廉價醫療。這件事,換別的行業,怎么也得是個“尋釁滋事”。但只要以醫患矛盾為借口,作惡的一方就屁事沒有。甚至沒有網暴和人肉。沒有足夠的法律保障,警察也習慣性地和稀泥。是法律的漏洞養肥了惡人的膽子。而其他則只是推波助瀾的墻頭草而已。
新浪微博網民@方腦殼:當前醫院對負面輿情零容忍。具體操作是大醫生有醫院公款刪帖,小醫生責令自費刪帖否則停職停薪,護士解聘。這位護士受到大家關心,應該不會解聘,最壞勸退。勸退原因無非是護理部有蛇精病領導,更關心病人會不會遭到網暴抑郁,病人會不會起訴醫院,說護士下跪是擴大矛盾…
3、思考醫患關系,呼吁尊重醫護人員。
新浪微博網民@提拉米蘇吖_:護士是醫療體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們也有情緒,也需要理解和包容,希望大家都互相體諒一下。
新浪微博網民@不加糖的哦:護士拔針出血下跪,社會沒有反思這種畸形的護患關系,現在反而有病人和家屬把這個當作標準,認為我不要你下跪我就是巨會體諒人的患者。大言不慚說什么我也不怎么上網,不要求你下跪,你怎么怎么……這只是一份工作,而且這份工作是人去做,護士也是有家人的,這個工作也不是獲得了高額的工資回報。
新浪微博網民@七八特比:很多醫院面對患者投訴問題,不論對錯,只站在患者一方,能站在公正一方的很少。
媒體觀點
1、梅斯醫學MedSci:彎下的不是膝蓋,是醫療系統的脊梁。
在這起事件中,患者家屬的行為本應是醫鬧性質,卻被院方息事寧人,用“已安撫”草草收場,《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已然成了擺設。當然,現行《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并未對惡意投訴作出界定,導致護士也無法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職業尊嚴。
當護士跪下的那一刻,我們看到的不是個人的尊嚴被踐踏,而是整個醫療系統的軟弱。
我們呼吁,醫院管理層停止“按鬧分配”、息事寧人,挺起腰板,成為醫護人員的堅實后盾。我們也呼吁立法機關加快《醫療衛生人員權益保障法》立法進程,完善《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將法條落到實地,而不是使其成為僅供觀賞的花瓶。
2、鐵路熱評:護士下跪道歉,醫患關系需更多理解。
患者作為醫療服務的接受者,對醫療質量和護理水平有著合理的期待。當這些期待未能得到滿足時,他們有權表達不滿,但方式應當理性、適度。要求護士下跪道歉,不僅無助于問題的解決,反而可能加劇醫患關系的緊張。
醫院作為醫患關系的協調者,應當承擔起更多的責任。對于護士的失誤,應當進行客觀公正地處理,既保護患者的權益,也維護護士的尊嚴。同時,醫院還應加強醫患溝通,增進雙方的理解和信任,共同營造一個和諧、有序的醫療環境。
在此事件中,我們不應僅僅停留在對護士下跪的同情或對患者的指責上,而應深入思考醫患關系的本質和出路。只有雙方都能換位思考,多一些理解和包容,才能真正實現醫患和諧,共同促進醫療事業的發展。
3、護理傳真:尊嚴重建,超越道德綁架的制度救贖。
解決問題的鑰匙不在道德層面的互相指責,而在制度層面的深層重構。深圳某醫院試點的“新手保護期”制度值得借鑒:前三個月的新護士僅處理基礎護理,每項操作需經雙重核查;北京推行的“醫療糾紛調解委員會”,通過第三方律師和醫學專家聯合裁定責任,使醫護投訴量下降37%。
更根本的,是要重構醫患關系的價值坐標系。如醫院在患者入院時即簽署《醫療風險知情同意書》,明確告知輸液滲血等常見情況。當社會認知從“完美醫療”轉向“合理醫療”,才能破除“醫護必須零失誤”的集體迷思。
當白衣天使的膝蓋觸地時,我們聽見的是整個醫療文明骨折的脆響。我們需要建立的,不是醫護人員卑躬屈膝的“服務型醫療”,而是基于專業尊嚴的“守護型醫療”。唯有當白衣不必染塵,仁心方能永恒。這不僅是醫療行業的自救,更是整個社會文明的成人禮。
03
輿情總結 / Boryou
護士因拔針出血而下跪求患者原諒的事件,引發了社會各界廣泛的關注和熱烈的輿論討論。這一事件不僅凸顯了當前醫患關系的緊張態勢,更深刻地暴露了醫療系統中存在的深層次問題。現代醫療體系雖然強調技術理性與流程的標準化,但護理工作實則是“技術”與“關懷”并重的實踐領域。護士的失誤往往被簡單歸咎于“技術不足”,卻忽視了他們在高強度工作中所承受的情感勞動消耗。醫療機構習慣于將醫患矛盾歸結為個體能力或態度問題,而非著力于完善風險預案和建立容錯機制,這凸顯出醫療行業在失誤處理規范上的透明度不足。
患者家屬的過度苛責,迫使護士采取極端方式道歉,這一行為不僅嚴重損害了醫護人員的職業尊嚴,也反映出部分患者對醫療工作的誤解和缺乏尊重。同時,醫院在處理此類事件時,往往傾向于息事寧人,未能給予醫護人員有效的支持和保護,使得他們在面對患者投訴時處于弱勢地位。這種管理方式不僅加劇了醫患之間的矛盾,也進一步暴露了醫療系統在制度保障方面的不足。
因此,社會各界應深刻反思這一事件背后的深層次根源,呼吁醫患雙方加強相互理解和溝通。醫院應當成為醫護人員的堅強后盾,而非一味妥協退讓。只有在制度層面完善對醫護人員的權益保障,并在社會層面推動對醫療工作的尊重與理解,我們才能真正實現醫患關系的和諧共處,促進醫療事業的健康、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