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輿評丨DeepSeek教程賣課亂象:虛假宣傳與高價課程的雙重陷阱!
近日,隨著國產AI公司DeepSeek的爆火,網絡上涌現出一批與之相關的操作培訓課程。這些課程宣傳時夸大其詞,聲稱能夠教授學員如何利用DeepSeek進行各種盈利活動,輕松實現高收入或快速致富。例如,有課程聲稱“利用DeepSeek年入百萬”“日進斗金”等,這些宣傳語極具噱頭,課程銷量也十分可觀,引發了廣泛的輿情關注。
01
輿情趨勢 / Boryou
根據博約新媒體大數據輿情監測中心數據,自2月1日0時至2月13日13時,全網共監測到相關輿情信息19734條,覆蓋客戶端、微博、視頻、微信、網站、數字報等多個平臺,其中客戶端成為輿情發酵的主要渠道。
1、輿情走勢分析

輿情走勢圖
通過輿情走勢圖可知,該事件自2月6日9時上游新聞發文《DeepSeek付費教程鋪天蓋地,“真實用”還是“割韭菜”?》后,網上關于“DeepSeek付費教程”討論度不斷升高,話題熱度呈波動上升狀態。#有人東拼西湊DeepSeek教程賣課# #博主賣DeepSeek相關課程1天收入50000元# #DeepSeek課程教唆收割AI焦慮稅#等微博話題沖上熱搜,相關詞條新浪熱搜閱讀量超6518.7萬,并于2月8日達到輿情高峰,熱度隨后呈波動下降態勢,但仍持有一定熱度和討論度。
2、信息來源分析

信息分布比例圖
從信息分布情況看,監測時間段內,監測到總信息19734條,客戶端是主要傳播平臺,共10205條(占比51.71%),其次是微博5239條(占比26.55%)、微信2054條(占比10.41%)、視頻1208條(占比6.12%)、網站743條(占比3.76%)、互動論壇238條(占比1.21%)、數字報47條(占比0.24%)。
3、關鍵熱詞

關鍵詞云圖
關鍵詞云圖顯示,在本次輿情發酵過程中,“課程”“用戶”“教程”“賣課”“AI”“付費”等關鍵詞受到普遍關注,一定程度反映了網民熱議的焦點。
02
輿論觀點 / Boryou
網民觀點
1、對課程虛假宣傳、夸大效果表示憤怒。
網民們普遍對賣課者利用DeepSeek的熱度進行虛假宣傳表示憤怒。課程宣傳時夸大其詞,聲稱能夠輕松實現高收入或快速致富。例如,有課程聲稱“利用DeepSeek年入百萬”“日進斗金”等,這些宣傳語極具噱頭,但實際上,這些課程內容質量參差不齊,往往只是提供了基礎操作指導,并未深入涉及實質性的盈利技術。
新浪微博@知長沙:這種宣傳有夸大之嫌,199元課程可能只是基礎內容,想靠它輕松賺錢不現實。
今日頭條@平淡之見:都在忽悠AI的功能,目的是讓更多的人,去消費AI,這是商業推廣活動,務必認清真相!
2、對高價課程表示不滿。
網民們對高價售賣DeepSeek教程的行為表示不滿。部分網民購買后發現,所謂的高價課程其實只是教授了一些基礎概念和操作,這些內容在互聯網上大多都能免費找到。很多只是互聯網信息的東拼西湊,缺乏實際價值。例如,有用戶花費199元購買的“DeepSeek做自媒體爆款內容”課程,結果發現課程內容非常基礎且籠統,沒有提供實質性的爆款技巧。
今日頭條@還好發發:網上太多收費的課程,當我們都是韭菜來割嘛。明明deepseek都是免費的,電腦和手機都能直接用。
今日頭條@像我這樣的人:培訓賣課割韭菜。
3、呼吁相關部門加強監管。
網民們呼吁相關部門加強對這類虛假宣傳和高價課程的監管力度。他們希望政府能夠出臺相關政策,規范市場秩序,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新浪微博@智勇雙全餃子1u:鑒于當前各媒體平臺的各種培訓真是魚龍混雜,讓人眼花繚亂,建議相關部門要加強監管!
新浪微博@蘭州微導航:DeepSeek爆火后亂象叢生,跟風賣課、仿冒賬號頻現,其公開辟謠及時且必要,望后續加強監管。
媒體觀點
1、人民日報:警惕用DeepSeek日進斗金,學會甄別“割韭菜課程”。
當《普通人如何利用DeepSeek日進斗金?》這類教程開始傳授“如何用AI培訓收割焦慮稅”,意味著市場已出現“教人割韭菜的韭菜課程”的套娃亂象。這種商業模式的病毒式傳播,不僅消耗著公眾對AI技術的信任基礎,更在技術普及的關鍵期制造了信息迷霧——新手在真假難辨的課程森林中,可能尚未觸達技術核心,就已淪為商業鏈條末端的養分供給者。
面對AI技術普及進程中的知識付費亂象,亟需補足基礎認知,明白真正的AI應用能力源于系統學習而非碎片化課程,警惕那些承諾“快速變現”的投機指南。
2、海報新聞:警惕AI培訓課成為新的消費“陷阱”。
隨著國產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現象級爆火,網絡平臺出現眾多與之相關的培訓課程。從基礎的概念講解到指令詞的實戰運用,從本地部署的操作到賺錢“秘籍”的探索,可以說,內容非常豐富,形式多種多樣,讓人眼花繚亂。
然而,從買過課程的消費者的反饋來看,網絡平臺上的這些所謂的培訓課程,實際質量參差不齊,很多都是用公開的資料東拼西湊而成,并沒有多少參考價值。因此,消費者需要警惕AI培訓課成為新的消費“陷阱”。作為AI網絡培訓服務的直接受眾與購買者,更應增強自我保護意識,不可盲目輕信機構或商家的宣傳與承諾。
3、新京報:以“暴富”噱頭引流,免費資料被包裝賣課。
DeepSeek一把火,讓付費課程“死灰復燃”?!癉eepSeek教0基礎小白一年內如何賺到100萬”“如何用DeepSeek快速賺錢”……在各大社交平臺上,博主們以“賺錢”“暴富”為噱頭進行引流賣課,講述利用DeepSeek實現財富自由的“商業神話”。而所謂DeepSeek使用教程最高標價達到10萬元,最低僅0.01元。不少需要付費購買的資料,也是賣家“搬運”而來的免費內容。
03
輿情總結 / Boryou
近期,”DeepSeek”等一系列新概念迅速躥紅,并引發了一系列相關培訓課程的熱潮,此類現象屢見不鮮。這一趨勢與早先元宇宙、增強現實(AR)等概念的興起軌跡高度相似,其本質是技術革新周期與資本市場活躍性的相互激蕩所產生的結果。盡管元宇宙、AR等技術在科研層面取得了初步突破,但它們距離真正的商業化應用尚存在技術上的重重難關。同樣,人工智能(AI)領域也面臨著技術斷層的問題。這些尚未完全成熟的技術,在遭遇廣泛市場需求之時,為質量參差不齊的培訓課程提供了生存土壤。
在此背景下,行業內的領先機構迅速布局,憑借其強大的盈利能力吸引了大量投機者的涌入,進而導致了市場上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不良現象。此外,公眾對于AI的理性認知普遍不足,且深度學習能力有限,加之社會上對于職業規劃的普遍焦慮,共同促成了培訓課程市場的混亂局面。
為了有效扭轉這一現狀,我們需要從多個維度出發,實施綜合性的治理措施。首要任務是建立嚴格的市場規范,構建科學合理的價值評估體系,并提升培訓通識課程的上架門檻,同時推行培訓效果對賭協議,以此淘汰低質量的培訓課程。此外,我們還應積極支持科普團隊開發旨在緩解“AI焦慮”的內容產品,并通過資質機構頒發技術證書來糾正市場中的認知偏差。更重要的是,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內容審核與監管機制,定期對課程的真實價值進行驗證,從而實現內容監管的制度創新。
綜上所述,對于AI培訓市場的治理,我們不能簡單地復制過去的監管手段,而應構建一個與新興技術相匹配的治理體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有效地化解這類“新概念泡沫”,推動AI培訓市場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