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輿評丨DeepSeek大規模接入企業:AI浪潮下的機遇、挑戰與前瞻思考
當前,人工智能已成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關鍵力量,在賦能千行百業、驅動經濟社會智能化升級方面作用日益凸顯。DeepSeek公司作為人工智能領域的新銳力量,緊抓時代機遇,勇立創新潮頭,近期在企業應用領域加速戰略布局,頻頻釋放發展活力,從前沿技術突破到多元市場拓展,引發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2025年2月初,DeepSeek應用全球下載量迅速攀升至榜首,18天內達到1600萬次,遠超ChatGPT初期,市場潛力備受看好。
2月5日,DeepSeek宣布加強對中國科技企業的云服務支持,展現其企業應用的決心。
2月7日,由于服務器壓力,DeepSeek限制API訪問并取消折扣,引發部分開發者和企業用戶的不滿。然而同日,DeepSeek用戶活躍度超越豆包,成為中國增長最快AI應用,用戶基礎持續擴大。
2月8日,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宣布將DeepSeekAI模型整合到云服務中,企業級應用進一步落地。
2月17日,騰訊和百度等中國科技巨頭也計劃將DeepSeek模型融入自身產品,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百度更宣布文心一言將全面免費,被視為對DeepSeek市場策略的直接回應
01
輿情趨勢 / Boryou
2025年2月1日0時到2月19日0時,全網關于“奧運會期間飯圈化”事件相關的輿情共發現433063條。
1、輿情走勢分析

輿情走勢圖
通過輿情走勢圖可知,自2月8日中新網發文《中國三家基礎電信企業均全面接入DeepSeek》后,網上關于“deepseek大規模接入企業”的話題便顯現出較高的討論熱度,整體上升狀態。2月16日,#騰訊回應微信接入DeepSeek#微博話題沖上熱搜,引發網民進一步關注,輿情熱度達到高峰,截至發文前,該話題依舊在輿論場保持較高熱度。
2、信息來源分析

信息分布比例圖
從信息分布情況看,監測時間段內,監測到總信息433063條,其中客戶端243893條、微信60321條、微博58875條、網站47406條、互動論壇14019條、視頻8060條、數字報489條。主要傳播平臺為客戶端,占比56.32%,其次為微信,占比13.93%。
3、關鍵熱詞

關鍵詞云圖
從關鍵詞云圖來看,本次事件討論量較高的關鍵詞主要為“AI”“大模型”“接入”“企業”等,反映出網民對于新技術落地應用的關注。
02
輿論觀點 / Boryou
網民觀點
1、DeepSeek的大規模應用是人工智能技術進步的體現,將為各行各業帶來效率提升和創新機遇。
微博網民@天津股俠發文稱“互聯網+的發展,顛覆了傳統經濟和商業模式!AI+的發展會顛覆和改變人類的生活工作方式和思維模式”;
嗶哩嗶哩網民@未見稻草人發文稱“這是為未來準備的鑰匙”;
今日頭條網民@圣溆鈴音發文稱“ai大生產配合核聚變無限能源,是進入共產主義按需分配的必要條件。”
2、對于deepseek所代表的人工智能技術認知不足,質疑其實用性。
今日頭條網民@-念舊-發文稱“就是數據細分搜索引擎,干嘛搞得那么復雜”;
網易號網民@團成團團發文稱“炒的太厲害了吧?啥功能都還不健全。”
3、引發網民對于倫理道德與新型社會結構的拷問。
微博網民@詹姆斯瘋人院發文稱“科技發展的初衷應該是解放人們的雙手,告別以往手停口停的時代,令到人們過上好生活,而不是成為資本家淘汰舊人的工具。”;
今日頭條網民@友愛蜻蜓zMt發文稱“中國是人口大國,不能讓科技奪了人民的飯碗,總不能把人餓死,要從國情出發,以人為本,該出面管管了。”;
嗶哩嗶哩網民@睡-到自然醒啊發文稱“ai再發展下去,這有多少人要失業啊,尤其是那種文職工作的,今年估計又是一大波失業被裁的人”。
媒體觀點
1、新華社:眾多產業行業與DeepSeek“聯姻結對”,將為我們帶來什么?
DeepSeek的接入能提高人工智能應用的整體滲透率,讓更多人在觸手可及的地方體驗最新的AI能力,對培育大眾對人工智能的了解和認知很有幫助。但同時也要看到,大模型技術發展目前還在上升期,更好更強的模型還會持續出現,距離真正形成通用人工智能(AGI)級別的生產力還需要大量算法、技術和工程上的持續創新,希望大家持續關注并且更加大膽地嘗試將AI技術運用到生活和工作中。
不少專家在受訪時也表示,任何技術都是一把雙刃劍,人工智能對人類社會的改變和影響也在引發爭議甚至憂慮。
對于DeepSeek這樣的新生事物,既要充分釋放場景活力,為新技術的應用打造更多“試驗場”,從戰略層面及時總結提煉科技創新的經驗啟示,也需正視并妥善應對潛在的數據泄露、隱私侵犯及技術倫理等風險。
2、人民日報:從DeepSeek看中國創新
DeepSeek之所以讓人震撼,在于其打破了人們對創新路徑的刻板印象。據創始人梁文鋒介紹,團隊主要由國內高校畢業生和沒畢業的博士生組成。過硬的創新成果表明,今天的中國,正在成為頂尖人才成長的沃土、原創性創新的策源地。
頂尖創新成果,離不開頂尖人才的靈光乍現,但日常生活和普通勞動者的力量和智慧不容忽視。以人工智能為例,沒有千千萬萬名數據標注員的精準“投喂”,國產大模型就不可能如此“聰明”。DeepSeek之所以成功,很重要一個原因也是堅持了開放開源的技術路線,將各方面智慧匯聚起來。科技創新的源泉,是實際生產生活、是更廣泛的參與和投入,在這方面,中國擁有獨特優勢。
完整的產業鏈條、豐富的使用場景、廣闊的市場空間、扎實的人才儲備,能夠形成從技術到應用,再從應用反哺技術創新的完整閉環。用好這個優勢,我國人工智能領域的創新必將不斷結出碩果。
3、光明網:寒假作業AI化,是對教育的一記警鐘
春節假期期間,Deepseek在媒體上被大范圍討論,而關于其使用方法也由各大博主進行了普及。作為互聯網原住民的這一代人,接受起新鮮事物來更沒有門檻,用人工智能工具來完成令人撓頭的寒假作業似乎就成為順理成章的選擇。但當人工智能以“解題神器”的姿態滲透進基礎教育,教育者與家長不得不面對一個尖銳的命題:當作業本成為人機博弈的戰場,教育究竟是培養解題機器,還是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
粗暴禁止絕非良策。當前家庭教育普遍陷入手機“爭奪戰”的困境,這種管控思維存在深層矛盾——正如中學嚴防早戀與大學催婚的悖論,愛的能力從未被納入教育議程。面對AI浪潮,若在校時全面禁止接觸,畢業后卻要直面其如水電網般的基礎設施屬性,無疑是教育視角的嚴重錯位。人工智能素養理應成為數字時代的生存技能,如同穿衣吃飯般融入基礎教育。但隨之而來的是,當AI可以輕松通過初級的“作業測試”,壓力便給到了“出題者們”。教育正從知識的復現轉向思維建構,從標準答案走向問題生成,錨定“提出AI解答不了的問題”才能體現高質量作業的價值,培養機器無法替代的心智能力將成為未來教育的主要任務。
站在智能時代的門檻上,寒假作業的AI化是對教育敲響的一記警鐘。當雅思貝爾斯“教育的本質是喚醒”的論斷遭遇AI挑戰,或許我們需要重新理解“喚醒”的對象——不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那種敢于質疑標準答案的勇氣、在混沌中尋找意義的執著,以及用不完美的表達傳遞真情實感的嘗試。未來的教育現場,或許不再有整齊劃一的作業本,但那些涂改的痕跡、稚嫩的質疑與出人意料的“錯誤”,才是最動人的光芒。
03
輿情總結 / Boryou
近期,以“DeepSeek”為代表的國產人工智能大模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并迅速占據公眾視野中心,引發了廣泛而持續的社會關注。此現象與此前“ChatGPT”等國際領先AI產品的市場爆發路徑具有高度相似性,均體現了在科技革命浪潮下,社會各界對新興技術商業化應用前景的共同期許與迫切需求。
誠然,DeepSeek等國產大模型在技術創新層面已展現出顯著潛力,預示著我國在人工智能領域技術自主化進程中邁出了堅實步伐。然而,如同所有新興技術在發展初期所面臨的共性挑戰,DeepSeek在邁向成熟應用的過程中,也需應對來自企業級應用落地、用戶體驗優化以及社會倫理規范等多重維度的考驗。回顧互聯網及移動互聯網技術發展歷程,不難發現,任何顛覆性技術的普及應用均是一個長期演進、不斷試錯的過程,市場預期與技術現實之間存在一定程度的認知偏差與實踐差距,實屬客觀規律。
移動互聯網時代初期,智能手機的普及也曾面臨應用場景匱乏、用戶習慣尚未養成等問題。如今,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正處于相似的發展階段,其技術潛力毋庸置疑,但如何將技術優勢轉化為可持續的商業價值與廣泛的社會效益,仍需審慎探索與務實推進。
DeepSeek的快速發展及其引發的社會輿論場域,客觀反映出當前公眾對人工智能技術認知水平的復雜性與多元化特征。
一方面,社會普遍認同人工智能技術在賦能千行百業、驅動經濟社會智能化升級方面的巨大潛力,并寄予厚望。在工業制造領域,AI大模型正被應用于智能質檢、生產流程優化,以期提升生產效率、降低運營成本;在醫療健康領域,AI輔助診療、藥物研發等應用已初見成效,有望改善醫療服務質量、提升疾病診療水平。社會各界普遍期待人工智能技術能夠成為驅動各行業轉型升級、提升社會運行效率的強大引擎。
另一方面,部分公眾對人工智能技術的實際應用效果持保留態度,并對技術可能引發的潛在風險表示擔憂。例如,部分觀點質疑當前AI大模型的實際智能水平,認為其仍停留在“數據驅動”的階段,缺乏真正的理解與創造能力;另有觀點擔憂人工智能技術的廣泛應用可能導致部分行業就業結構調整,甚至引發結構性失業問題。關于人工智能倫理風險、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等方面的社會關切亦日益凸顯,尤其是在人臉識別、智能監控等涉及個人敏感信息的應用場景中,公眾對技術濫用、隱私泄露等風險的擔憂尤為突出。
此外,DeepSeek在發展過程中所采取的部分運營策略調整,如API訪問限制、折扣取消等,在短期內引發了部分開發者和企業用戶的負面反饋,這也是新興技術發展初期,企業在追求快速擴張與維護用戶體驗之間尋求平衡的常見現象。同時,人工智能大模型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預示著未來市場格局演變的復雜性與不確定性,各市場主體之間的競合關系將直接影響技術發展路徑與產業生態構建。
04
風險應對建議 / Boryou
為有效引導包括DeepSeek在內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需立足長遠,系統性構建前瞻性應對策略:
首先要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瓶頸,提升模型性能與應用適配性,確保技術領先優勢。同時,需著力提升技術服務穩定性與可靠性,優化用戶體驗,構建用戶信任基石。
其次要能夠主動回應社會各界對人工智能倫理、就業、數據安全等方面的擔憂,加強行業自律,制定并遵守相關倫理規范與行業標準。積極參與公共對話,提升技術透明度,增進社會理解與認同。
最后要倡導開放、合作、共贏的產業發展理念,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促進技術、人才、數據等要素高效流動與優化配置,構建健康有序、充滿活力的產業生態系統。只有這樣才能使AI大模型真正被大眾所接納,與社會相融合。
綜上所述,對包括DeepSeek在內的新興人工智能大模型技術的輿情引導與風險防范,不宜簡單沿用傳統監管思路,而應立足于新興技術發展規律與社會認知特點,構建與之相適應的、更具前瞻性與系統性的治理體系。唯有如此,方能有效應對技術發展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最終實現人工智能技術在健康、可持續的軌道上行穩致遠,切實增進社會福祉,推動人類社會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