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輿評 | 央視曝光部分直播間公然售假羊絨衫,直播維權難題如何破
12月29日,央視財經調查報道,在浙江省桐鄉市濮院鎮,總臺財經調查記者不僅看到有虛標成分比例的現象,更有甚者將羊毛以及其他動物纖維,冒充羊絨進行銷售。在直播間里,一款浣熊絨的產品直接被宣傳成100%山羊絨的羊絨衫。一些商戶專門給直播間供貨,明明是羊毛衫,卻打上“100%山羊絨”的標。更令人氣憤的是,類似的直播間公然售假并不怕被舉報查封賬號,查封以后馬上再開一個新號,晝夜不停地直播賣貨。此事件在網絡迅速引發了網民關注,#央視曝光部分直播間公然售假羊絨衫# #毛針織服裝生產基地現假貨# #官方通報鄂爾多斯虛標羊絨含量事件#等話題相繼沖上了微博熱搜。
1
輿情趨勢 / Boryou Technology
根據博約新媒體大數據輿情監測中心數據顯示,自12月29日0時至1月2日13時,全網共監測到相關輿情信息6523條,覆蓋客戶端、微博、視頻、微信、網站、數字報等多個平臺,其中客戶端成為輿情發酵的主要渠道。
1
輿情走勢分析

輿情走勢圖
通過輿情走勢圖可知,該事件自12月29日起開始發酵,12月29日23時達到熱度頂峰。隨后,輿情熱度有所下降,但仍持有一定熱度和討論度。
2
信息分布情況

信息分布比例圖
從信息分布情況看,監測時間段內,監測到總信息6523條,客戶端是主要傳播平臺,共2513條(占比38.52%),其次微博2497條(占比38.28%)、視頻896條(占比13.74%)、微信340條(占比5.21%)、網站236條(占比3.62%)、互動論壇31條(占比0.48%)、數字報10條(占比0.15%)。
3
關鍵熱詞

關鍵詞云圖
據關鍵詞云圖顯示,本次輿情事件“直播間”“羊絨衫”“售假”“山羊絨”“查封”等關鍵詞受到廣泛關注。
2
輿論觀點 / Boryou Technology
1
網民觀點
1、部分輿論認為規范直播間買貨刻不容緩,虛假宣傳應直接封禁。
@蘑菇的二姐表示:“羊絨市場水太深了。同一款羊絨衫拿貨價是350,直播間賣幾百到上千不等。現在市場上僅憑手感來判斷是不是羊絨已經不準確了,很多超細羊毛、浣熊絨、羊駝絨、特種動物毛,工廠都能做到跟羊絨一樣柔軟,有的直播間心太黑了,翻倍賣假貨,帶頭搞壞市場,破壞網購信任度,應直接進行封禁。”
@初夏涼風表示:“支持央視嚴打,現在直播間真假參半,普通的消費者很容易上當受騙,規范直播間買貨刻不容緩要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2、部分輿論表示監管部門需要加大監管力度,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禿禿好好吃飯表示:“相關監管部門務必加大對部分商家違法行為的處罰懲戒力度,堅決遏制這些害群之馬在市場里刮起的不良之風,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熊貓表示:“直播間出售“假羊絨”等亂象,暴露出直播電商領域監管的薄弱。而即使直播間被封,也能迅速換“馬甲”重新開張,這也反映出當前監管存在的漏洞和不足。因此,監管部門應加大對直播電商的監管、懲處力度,讓不法商家付出應有的代價。”
@辛夷源表示:“網店真的應該好好整頓了,濫竽充數,出售劣質商品!食品安全,完全沒人管,平臺商家互相推諉,各地市場監管互相推諉,消費維權十分困難。”
3、部分網民呼吁要增強辨別能力,理智消費。
@獅子座完善表示:“網上寫羊絨衫的大多數都不是,還有很多配料表造假,幸虧還有評價欄說真話,但現在評價造假也很厲害,日常生活中要增強自我辨別能力,避免被騙。”
@安鏴表示:“大多直播間都在公然詐騙賣假貨,水洗標的材質都是假的,滿嘴的真誠全是假話,夏天的真絲、香云紗,冬天的棉服、羽絨服、羊絨好多都是假貨,要理智消費。”
2
媒體觀點
1、人民網:“羊絨衫里沒羊絨”,監管要“長牙帶刺”。
繼“羽絨服里沒羽絨”之后,“羊絨衫里沒羊絨”再次令人跌碎了眼鏡。有商戶直言不諱地表示,他們直播間售賣的那件所謂的“羊絨開衫”,實際上根本沒有羊絨成分,完全是“掛羊頭賣狗肉”。該商戶進一步透露,由于消費者沒有鑒別能力,更不會將服裝去送檢,所以商戶就虛標羊絨含量,用羊毛產品冒充羊絨產品銷售。記者了解到,100%山羊絨的紗線成本相對固定,每克價格接近1元,算上生產過程中的損耗、人工以及機器等其他成本,要比網絡直播間中的羊絨衫售價高出不少。實際上,所有人都明白“一分價錢一分貨”的道理,但這很難成為消費者的“避坑”指南:一方面,“物美價廉”的宣傳語有著強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如果不能嚴把質量關,即使消費者多掏了“一分錢”,是否真的能得到應有的“一分貨”?顯而易見的是,杜絕此類市場亂象,不僅需要消費者擦亮眼睛,更需要監管部門硬起手腕。
2、中國經濟網:直播間充斥假羊絨衫:別讓雜牌主導本輪消費潮。
羊絨衫市場,水很深又很透明。對于消費者來說,辨別真假其實有個很基本的邏輯:貴的未必是真羊絨,而太便宜的大概率會有問題。媒體調查發現,直播間所售的不少羊絨衫貓膩多多,雜料冒充羊絨、虛標含絨量的,層出不窮。這種種套路,與前不久曝光的羽絨服行業的亂象,可謂如出一轍。而從某種意義上說,羊絨衫行業比羽絨服行業還要復雜——羽絨服至少是高中低端品牌并存的,產品線較為完善。與之相較,羊絨衫市場,則缺少大眾廣泛知曉的中間段品牌,這種“真空地帶”,如今迅速被直播電商的雜牌、白牌產品所占據。來歷不明、成分可疑的羊絨衫,真就不是非買不可。直播間電商魚龍混雜,而我們還是期待著能夠大浪淘沙,借著這波“羊絨衫熱”,一批非知名的正規廠商能夠最終脫穎而出,從供需兩端一起推動羊絨市場的結構性完善。
3、極目新聞:含絨量想寫多少就寫多少,羊絨騙局靠誰來揭穿?
吊牌、合格證等標牌公然售賣,商家想怎么填寫就怎么填寫,含絨量想寫多少就寫多少,這顯然不是消費者有“火眼金睛”就能識破的,這已超出消費者的辨識能力,需要監管部門從源頭上堵住這樣的亂象,從源頭上避免標注與實際成分嚴重不符的羊絨衫流入市場。直播間公然售假并不怕被舉報查封賬號,查封以后馬上再開一個新號,晝夜不停地直播賣貨。這就需要平臺有相應的對策,不能讓不法主播鉆空子。如果查封后又可以開新號,這樣的查封又有什么意義。能不能以技術手段發現一起就永久封禁,并移送相關部門進行查處,而不僅僅是封號了事?如果公然售假的違法成本過低,只是封號處理,又哪能形成打擊的震懾力,對受害的消費者又哪有公平可言?羊絨衫里沒有絨,羊絨含量虛標,以次充好,羊絨騙局不能總是在媒體采訪后才曝光,要靠監管部門的日常工作來及時揭穿。只有加大對不法行為的處罰懲戒力度,以儆效尤,遏制魚目混珠的不良之風,才能維護好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3
輿論總結 / Boryou Technology
近年來,市場上充斥著各種低價產品,直播間里主播們“忍痛”賣貨,背地里卻賺得盆滿缽滿,將消費者權益玩弄于股掌之間,后期進行維權更是不易。然而,低價絕不是放任假冒偽劣的理由。遏制不良商家造假行為,必須磨礪懲戒的重罰利劍,全流程強化監管執法,讓造假者無所遁形。平臺也要充分履行監督管理義務,建立健全假貨防范機制,切實維護健康的市場。假羊絨帶不來真溫暖,別讓消費者身寒心也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