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輿評丨飛機加價選座不應成為行業慣例,輿論呼吁航空公司提高服務公平性
臨近春運,不少消費者反映,自己購買了機票、準備線上值機選座時,卻發現大片座位已處于“鎖定”狀態,想要解鎖,只能使用積分兌換,或在社交平臺上找“有門路”的商家。而針對大面積“鎖座”的原因、規則和比例,各家航空公司均未有明確說明,引發輿論熱議。
微博話題#飛機加價選座不應成為行業慣例#閱讀量462.2萬,討論量1583;微博話題#中消協就飛機加價選座問題發聲#閱讀量148.2萬,討論量823;微博話題#中消協回應飛機加價選座問題#閱讀量18.3萬,討論量129;微博話題#坐飛機加價選座吃相別太難看#閱讀量6.7萬,討論量363;微博話題#飛機鎖座有違市場公平#閱讀量6.6萬,討論量358。
01
輿情趨勢 / Boryou
根據博約新媒體大數據輿情監測中心數據,自1月13日0時至1月15日11時,全網共監測到相關輿情信息19606條,覆蓋客戶端、微博、視頻、微信、網站、數字報等多個平臺,其中客戶端成為輿情發酵的主要渠道。
1、輿情走勢分析

輿情走勢圖
通過輿情走勢圖可知,該事件自1月13日9時起開始發酵,1月13日10時達到熱度頂峰。隨后,輿情熱度有所下降,但仍持有一定熱度和討論度。
2、信息來源分析

信息分布比例圖
從信息分布情況看,監測時間段內,監測到總信息19606條,客戶端是主要傳播平臺,共9374條(占比47.81%),其次是微博5264條(占比26.85%)、網站1646條(占比8.4%)、視頻1573條(占比8.02%)、微信1196條(占比6.1%)、互動論壇379條(占比1.93%)、數字報174條(占比0.89%)。
3、關鍵熱詞

關鍵詞云圖
關鍵詞云圖顯示,本次輿情事件“消費者”“行業”“慣例”“中消協”“航空公司”“選座”“座位”等關鍵詞受到廣泛關注。
02
輿論觀點 / Boryou
網民觀點
1、輿論譴責飛機加價選座的現象,損害了乘客的利益。
@科技壹點Pro表示:“我去年就吐槽過這個問題,飛機選個座還想撈一筆,前排經濟艙鎖住不讓選,中排部分只讓選中間座位,誰選座是為了選中間座呀,吃相是真難看”
@話說今事表示:“飛機加價選座這種行為真的很不合理,限制了消費者的選擇權,還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希望航空公司能夠重視這個問題,不要再以“行業慣例”為借口,擅自加價選座了”
@第一球迷胖哥表示:“飛機加價選座這種做法增加了顧客不必要的經濟負擔,侵犯了消費者的選擇權和知情權,違背了公平交易的原則。為何必須額外付費才能選擇座位,這種現象不能成為行業標準,進一步損害消費者權益。”
2、部分輿論稱航空公司選座套路多,消費者容易“中招”。
@蠶豆芽兒表示:“航空公司就是會算計,選座費其實變相把機票錢攤進去了,沒買的座位全是高噪聲區,難受死了。”
@天貓年貨節羅伯特表示:“這年頭,坐個飛機還得練就一雙火眼金睛,分辨哪些座位是“真空”哪些是“假空”。希望航空公司能多一些透明,少一些套路,讓乘客的旅途更加舒心。畢竟,飛行體驗也是衡量航空服務質量的重要標準之一嘛!”
3、輿論呼吁有關部門大力整治,維護乘客合法權益。
@蓬萊山民表示:“不出臺法規加以管理,到最后不知要發展成何種局面了。”
@L小L東L表示:“越來越過分了,最開始只分商務艙和經濟艙,后面搞了一個超級艙……現在普通用戶選座也只能選后面,想要選機艙靠前位置就得花錢或者用積分兌換。太離譜了,趕緊整治整治吧,不然就像高鐵那樣隨機分配得了,選座加價這種確實挺惡心的。”
@科技小辛表示:“這個確實應該好好管管了,有時候在線值機,很多靠前靠窗的都是鎖著座位,想在線選這些座,還讓加價升級。結果去了柜臺值機,就可以免費選到 …… 主打能坑一個是一個。”
媒體觀點
1、信息日報:中消協:“加價選座”不應成為“行業慣例”。
1月13日,中國消費者協會針對輿論熱議的民航選座額外收費問題發聲,指出,民航“加價選座”不應成為“行業慣例”。
中消協指出,一些航空公司加價選座的行為不僅增加了消費者的經濟負擔,也侵害了消費者合法權益。中消協認為:“加價選座”限制了消費者的選擇權,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違背了公平交易的原則。
中消協認為,“先到先得”一直是民航業約定俗成的選座規則,近幾年來,一些航空公司卻以“加價選座”為手段,以“安全飛行”為借口,不斷試探消費者的底線。這樣擅自加價的行為如果不加以遏制,將影響整個消費市場的風氣,其他商品或服務在一定條件下都有可能在定價之外另行區分情況加價銷售,從而演變成為一種不公平的所謂“行業慣例”,侵蝕市場秩序,損害消費者權益。
春運臨近,中消協建議相關主管部門主動作為,強化行業引導,規范經營行為。
2、法治日報:坐飛機加價選座吃相別太難看,飛機鎖座有違市場公平。
近幾年來,一些航空公司以“安全飛行”為借口,打起了“鎖座”的主意,不斷試探消費者的底線。寬敞的經濟艙前三排,要“鎖”;安全出口處的座位,要“鎖”;靠窗口和過道的位置,也要“鎖”。國內航司按照國際慣例“鎖座”,看上去可以自圓其說,損害的卻是消費者的選擇權和知情權,有違市場公平。
此次中消協發聲,維護了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也在提醒航空公司:提供差異化服務的前提,是規則必須公開、合理、透明,是滿足乘客基本的出行體驗,而不是設置一道道待“解鎖”的門檻和隱藏的套路。
3、人民日報:線上買了機票,選座還要加錢?
在社交平臺上,“飛機鎖座越來越多”多次登上“熱搜”。有不少旅客反映,近一段時間,乘坐飛機總會遇到心儀的座位“被鎖”,有的航班“鎖座”量甚至高達50%;在一些航空公司的值機系統中,想要“解鎖”這些座位,需要使用里程兌換,或支付額外的費用。
中國民航大學法學院講師王天嬌說,不管是“鎖座”還是付費“解鎖”,其實都可以看作是航空公司盈利的手段之一,因此,對經濟效益的追求也使得航空公司很難愿意免費開放所有座位的選擇。
“航空公司應進一步公開選座規則、‘鎖座’情況以及‘鎖座’原因等信息,確保消費者在購票階段即享有知情權;就消費者而言,在購票前,要認真閱讀航空公司的相關說明,購票后要留存好記錄、選座截圖等材料,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王天嬌建議。
4、界面新聞:中消協點名批評的“付費選座”背后,藏著航空公司賺錢的大秘密。
近段時間以來,在社交媒體以及各大投訴平臺上,消費者關于航空公司大量鎖定座位、要求付費選座的吐槽層出不窮。事實上,自2023年上半年至今,就有包括北京商報《國際航班在線值機只有6%免費選座,南航“吃相難看”》、央視網《買了機票,還要花錢才能選座?》、人民網《航班選座規則不妨“打開天窗說亮話”》等在內的眾多媒體報道或評論文章發布,集中反映航司付費選座不合理之處。
民航專家林智杰則向界面新聞分析稱,之所以國內外航司存在巨大的差距,一是國內航空公司輔營產品的研發和系統還需要加強;二是市場還需要培育,民航和高鐵不同,高鐵是從沒有服務到現在提供付費產品,民航是從免費提供轉向輔營增值服務,所以消費者需要接受和適應的過程;第三是政策層面需要更多的市場化監管。
具體到此次輿論熱議的付費選座一事,林智杰認為,航空公司付費選座符合市場客觀的規律,但是要做好消費者權益的保護。首先,不能全部座位都收費,要有一半的免費座位可選。其次,要在購票時明確哪些座位免費選、哪些座位要付費,讓旅客知情選擇。此外,可以學習國外航司出臺品牌運價,最低的價格不能選座,更高的價格可以選座,最好的價格可以選擇最好的位置。
03
輿情總結 / Boryou
當前,我國綜合立體交通網絡不斷完善,各交通運輸方式相互補充、相互配合,交通出行方式的多樣化,的確給民航業帶來了更為激烈的競爭和更為嚴峻的挑戰,但航空公司想要提高市場競爭力,增加營收,還是應該花心思、下功夫去提升服務質量,提高乘客滿意度,而不是以安全為借口額外加價,雁過拔毛。只有對消費者以誠相待,讓每一位乘客享受到公正、透明、熱情的服務,民航業才能健康、可持續發展。
解決飛機加價選座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相關監管部門應加強對行業的引導和規范,明確規定選座服務的收費標準和范圍,防止航空公司濫用市場優勢地位,對于付費選座的規則也應該公開透明,避免將一些本應免費的座位變成需要加價的選擇;?
二是執法部門對于明顯違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行為,應該依法予以懲處,維護法律的尊嚴,警示航空公司遵法守規,誠信經營;
三是航空公司應提升選座規則的透明度,明確告知消費者哪些座位需要加價,以及加價的具體金額和原因。這樣可以避免消費者的誤解和不滿;此外可以探索更多的增值服務模式,而不是僅僅依靠加價選座來增加收入。例如,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改善乘客體驗等,這樣可以提升整體服務質量,同時也能增加收入;?
四是消費者在遇到加價選座問題時,可以通過消費者協會等組織維護自身權益,要求航空公司提供合理的解釋和補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