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輿評丨醫學生與大體老師頭骨擺拍,醫學教育是否忽視了人文素養
10月16日,內蒙古醫科大學醫學生在社交平臺曬出多張與大體老師頭骨擺拍的合影,照片中幾名學生面帶微笑,并配文“醫學生無所畏懼”。
10月18日,學校對該事件作出回應,已讓照片中的學生寫情況說明和檢查,所有問題都會逐步調查,并稱任課教師在課前教育方面存在問題。
10月22日,學校針對此事再次召開教學工作專項會議,就加強實驗教學管理等進行交流。
人民日報、央廣網、澎湃新聞、極目新聞、新京報等多家媒體相繼轉載報道,引發網民熱議。
01
輿情趨勢 / Boryou
根據博約新媒體大數據輿情監測中心數據顯示,10月16日7時23分至10月27日11時共監測到相關信息12813條。
1、輿情走勢分析
輿情走勢圖

數據顯示,10月16日7時23分該事件開始發酵,自10月16日16時54分,新浪微博賬號@搜狐千里眼 報道內蒙古醫科大學回應學生發布大體老師合影后,輿情迅速升溫,于10月18日輿情熱度達到頂峰。同日#學校回應醫學生發大體老師頭骨合影#話題登上今日頭條熱搜榜;#醫學生發大體老師頭骨合影引不滿#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榜。#醫學生侮辱大體老師引輿論嘩然##每一位大體老師都是家人心尖上的人#等多個話題登上各平臺熱搜榜單。10月19日輿情熱度回落,隨后熱度呈波動式下降趨勢。
2、關鍵熱詞

關鍵詞云圖
關鍵詞云圖顯示,在本次輿情發展進程中,“醫學”“尊重”“遺體”等關鍵詞受到網民重點關注。
02
輿論觀點 / Boryou
網民觀點
1、網民指責涉事學生對生命缺乏敬畏之心
微博賬號@Zain-栗子君:中國人自古以來都非常講究入土為安,能夠將遺體捐獻給醫學研究的人都是最無私的人,他們用自己的身體為醫學研究創造資源,應該得到最高的敬畏!可這些學生連起碼的尊重都沒有,這已經觸犯了中國人的人倫底線,無法接受!
抖音賬號“emm”:人家為了醫療事業把自己的遺體捐給學校是為了國家為了社會的,這么值得尊敬的人你拿人家尸骸玩鬧當然是惡心的行為啊,她還是醫學生,我一個外行的都知道,一個醫學生對生命都沒有敬畏之心,她真當上醫生了也不知道到底是在害誰。
微博賬號@浪花小姐姐:當學生時對大體老師不尊重,以后當醫生護士又怎么可能尊重患者
2、網民認為醫學生此行為會消減志愿者捐贈遺體的意愿
微博賬號@五樓的傳奇:不僅會影響未來潛在的遺體捐贈者的熱情,將來走上工作崗位對待病人也會“無所畏懼”。
微博賬號@就是來吃GUA的:我簽署了器官捐獻,而我身邊的朋友都在勸我取消說因為大體并不受尊重,原來是真的有這種情況的啊。
微博賬號@Qinginging123:我本來一直很多年都是打算捐獻的,但現在這種事情越來越多。想想真的不知道以后會遭遇怎么樣的。算了。
3、網民認為醫學教育忽視了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
微博賬號@玖玥時樾:不能單單說學生問題,更應該是暴露了學校管理存在嚴重的問題嗎?在大體教室上課我覺得要嚴肅且文明,學校要嚴格整頓嘻嘻哈哈這類歪風邪氣。多一條嚴格的制度,該類門課的老師是第一責任人,老師有權利驅逐學生出課堂且上報學院。
微博賬號@鬼谷奇堂:不要盲目批評個體行為,因為造成這種個體行為的一定是環境氛圍和文化使然。處罰個體很簡單,但深究背后的環境氛圍和文化需要更多更大的力氣與決心。
今日頭條賬號“允懷先生”:內蒙古醫科大學醫德教育嚴重缺失,領導難辭其咎必須追責。對于那幾個學生必須開除,并全國終身永禁醫療及相關行業。
媒體觀點
1、極目新聞:“無所畏懼”背后必須有所敬畏
生命不曾遠去,大愛永留人間,他們值得溫柔以待。只有對大體老師有溫度,才會得到社會的積極反應,才會有更多的遺體捐獻者。一方面,在一些地區大體老師依然是極為稀缺和寶貴的資源。另一方面,私拍大體老師照片上傳到網上的事件時有發生,讓遺體捐贈者或其家屬感到心寒。醫學生應該明白敬畏生命、尊重大體老師的重要性。不要因為自己一時的錯誤舉動,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無所畏懼固然不錯,但有所敬畏卻是必修課。
2、南方周末:沒有人倫底線何來醫者仁心?
醫學最終目的是治病救人,這意味著,醫學要與人打交道,除了科學的部分之外,醫學也必然需要人文情懷,醫生必須對病人、對生命充滿關懷、尊重和敬畏。尊重生命是醫學的底色,培養醫學人文精神是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醫學生如果“無所畏懼”到連生命都不知敬畏,讓人如何相信他們將來會真正關愛生命,關愛病人?
3、新京報:醫學生不能“無所畏懼”
對剛開始接觸人體解剖的醫學生而言,在學習過程中克服對于人體的懼怕心理,當然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即便如此,捧著遺體頭骨合影并公開傳播的舉動,也違背了基本倫理,醫學生尤其不該有這樣的“無所畏懼”。要明晰的是,敬畏生命、尊重逝者、感恩遺體捐贈者,應當是每位醫學生的底線。此次事件,不僅暴露了幾位醫學生的人文素養問題,也在某種程度上說明,涉事學校在倫理教育和生命教育方面存在不足。
03
輿情總結 / Boryou
大體老師引領醫學生探索人體的奧秘,是生命最后的饋贈,教育的無價之寶,對醫學領域和科研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而醫學生卻把大體老師當作吸睛的工具,擺拍照片傳播到社交平臺,引輿論嘩然。學生的本意或許是證明自己沒有恐懼心理,但此舉卻丟失了對大體老師的敬畏之心,然而,醫學生不尊重大體老師并非個例,2023年中山大學醫學生拍攝大體老師隱私照片,并發送至群聊。此現象反映出了當前醫學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在醫學教育過程中,是否過于專注技術技能的傳授,而忽視了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和生命教育,是否過分強調醫學知識的積累,而沒有足夠重視對學生職業道德與倫理意識的教育?
在此次事件中,涉事學生應當深刻反省自己的行為并加以改正,向大體老師表示最誠摯的歉意和尊重。尊重不是一句空話,也不僅僅是默哀、鞠躬等一系列的流程,儀式的確是表達尊重的一種方式,但更重要的是把尊重內化于心,發自內心地對大體老師產生敬畏之情,在行為上自然就能莊嚴肅穆。
學校在傳授治病救人專業知識的同時需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學校可以增加并優化醫學人文課程,將醫學倫理、生命教育以及生死觀念等內容融入日常教學之中,以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生命觀和價值觀。此外,通過組織學生參觀紀念館和博物館等場所,使學生了解醫學發展的歷史,體會先輩們對醫學事業的熱忱與奉獻精神,以此激發學生對醫學的熱愛和對生命的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