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車疑拉爛蘋果進廠遭恐嚇,監管落實在何處?
8月末,王先生通過視頻形式向公眾揭露,陜西省咸陽市禮泉縣統一大道上停放的一輛裝載著腐爛蘋果的大貨車,車上流出的蘋果汁散發出濃烈的酸臭氣味。王先生懷疑這些腐爛的蘋果可能被運往附近的果汁加工廠用于生產果汁。
9月9日,王先生向極目新聞記者透露,由于其舉報行為,他遭到了一系列匿名電話的威脅和辱罵,為此他已經向禮泉警方尋求幫助。目前,王先生因此事失去了工作,并被迫離開咸陽。禮泉縣官方表示,當地警方已經介入調查,案件正在處理過程中。同日下午,禮泉縣委宣傳部的工作人員指出,關于上述的抽檢和調查的相關資料和信息暫時不便公開。關于王先生遭受恐嚇和辱罵的情況,當地警方已經介入調查,案件正在處理之中。
01
輿情趨勢 / Boryou
據博約新媒體大數據輿情監測中心數據顯示,9月8日0時至9月11日17時全網共監測到相關輿情信息14415條。
1、輿情走勢分析

輿情走勢圖
從數據趨勢圖來看,該輿情從9月8日開始發酵,9月8日19時因百姓關注等多家媒體報道引發熱議,9月10日8時到達輿情高峰,隨后開始波段下降。
2、信息來源分析

信息分布比例圖
從信息分布情況看,監測時間段內,監測到總信息14415條,客戶端是主要傳播平臺,共8650條(占比60.01%),其次是視頻3039條(占比21.08%)、微博2068條(占比14.34%)、網站451條(占比3.13%)、微信174條(占比1.21%)、互動論壇32條(占比0.22%)、數字報1條(占比0.01%)。
3、關鍵熱詞

關鍵詞云圖
從關鍵詞云圖來看,本次事件討論度最高的關鍵詞主要為“王先生”“恐嚇”“果汁”“舉報”等。
02
輿論觀點 / Boryou
網民觀點
1、指出食品安全并非兒戲 呼吁應嚴守食品安全紅線
不少網民譴責貨車拉爛蘋果進廠這一事件,表示對舉報人遭受恐嚇感到擔憂。
新浪微博用戶“逍遙劉杰”9月9日發帖稱,“黑產業鏈的一環?這種企業拿食品安全當兒戲,反而覺得有人動了他們的蛋糕,必須嚴厲查處”;
抖音用戶“真心小騙子”發文說,“ 國家不是重點打擊黑社會嗎?這是黑社會嗎?還是有恃無恐”;
今日頭條用戶“可 可醬:”評論稱,“無獨有偶,之前表妹在某果汁廠做會計的時候,采購收的橙子都是又爛又小”。
2、譴責食品安全暴雷 建議舉報監督機制落到實處
網民認為各地食品安全問題并非個例,建議投訴舉報形成一套具體的機制。
微博用戶“小小哥de哥”發帖稱,“王先生事發后報警,但因沒有構成實質性傷害無法處理”;
抖音用戶“此號已注銷+”評論稱,“我也想舉報,關鍵是要實名身份證還有手機號,能不能舉報有真實照片就行”;
小紅書用戶“前程似錦”發文稱,“還是那句話,要舉報什么大的事件,不要在本地網絡上面離開本省去外省發”。
3、質疑舉報人信息泄露 期望對違法企業和商家依法查處
各處存在的食品安全亂象,不少網民認為應投訴舉報,期望各部門應切實保護投訴人信息,依法查處涉事相關企業和商家。
微博用戶“總有人默默地看著你”發帖稱,“現在社會,舉報的后果就是熱搜和舉報人沒了,被舉報人風采依舊”;
抖音用戶“是誰念西風獨自涼”評論稱,“之前通報說抽查均符合規定,只能說當地營商環境是真的好”;
貼吧用戶“@花”發文稱,“要好好的整頓貪官和企業,舉報人的電話地址都能泄露”。
媒體觀點
1、極目新聞:貨車疑拉爛蘋果送廠”舉報者遭恐嚇,就怕證明了一件事
王先生的舉報行為,觸動了一些人的利益,這說明輿論監督起到了良好的作用,這些爛蘋果無處可去。當地應該保護王先生的合法權益。那么,是誰這么大的膽子呢?畢竟,不管是誰,恐嚇威脅他人是違法行為,警方有必要介入調查處理。
如果真等到有“實質性傷害”再處理,那不是太晚了嗎?不是讓恐嚇者膽子更大了嗎?
2、紅網:“爛蘋果”送往果汁企業,監管不能“擺爛”
送往果汁企業的“爛蘋果”顯然只是表象,其背后隱藏的問題才是更值得關注的。在這個過程中,種植者、運輸者、生產者顯然都是存在問題的,為了效益最大化,就踐踏了道德底線和法律底線。
面對這樣的現象,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譴責的層面。更重要的是,要找到問題的根源,從源頭上進行治理。讓鏈條上所有的人都付出應有的代價。如此,才能維護良好的市場環境,守護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3、新京報:收爛蘋果榨汁,聲稱“出口”能洗白?
企業大張旗鼓收購爛蘋果,食藥監部門托詞管不了,一家真材實料、專坑外國友人的“良心企業”就是這樣煉成的。
值得一提的是,公開報道顯示,總部位于陜西的海升果業,果汁年產能已達20萬噸,當地媒體曾不吝美言地稱其為“中國果業的一個傳奇”。此次曝光的青島海升果業屬于分支,如果用爛蘋果榨汁,也能成就“傳奇”,那無疑是諷刺的奇觀。
本著對中國食品安全形象負責,對中國消費者負責考慮,必須徹查產品流向。另外,這種觸目驚心的果汁生產模式,是否只是冰山一角,也得有個明確的說法。
03
輿情總結 / Boryou
貨車疑拉爛蘋果進廠事件給社會帶來了極大的影響,它暴露了食品安全問題的嚴重性,導致公眾對食品生產企業的信任度下降。同時,該事件也引發了公眾對監管部門執行力度的質疑,公眾要求加強監管的呼聲日益高漲。此外,該事件對消費者的購買信心和消費行為產生了影響,使得消費者在購買食品時變得更加謹慎。
企業必須確立食品安全的意識,嚴格遵循相關法律法規及行業標準,禁止使用不合格的原料進行生產活動。同時,企業應強化內部管理機制,確保生產流程的透明度與可追溯性。
在食品安全管理領域,監管機構應承擔至關重要的職責。然而,在某些地區,監管機構在執行職責時出現了松懈和不公的現象,這使得部分企業得以規避監管,繼續采用不合格的原料進行生產活動。
針對企業及個人的恐嚇行為,相關執法機構必須依法予以嚴懲,以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和法治的嚴肅性。我們應從該事件中汲取教訓,提升對食品安全的警覺性,并共同努力構建一個安全、健康、和諧的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