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價購票連演唱會主屏幕都看不見:對癥下藥迫在眉睫!
近日,有網民反映,自己花1314元購買某演唱會門票,入場后卻發現位置偏僻,不僅很難看到歌手,連舞美和主屏幕都看不見。此外,今年6月底,北京市民劉先生和妻子及朋友一行4人觀看了某男明星演唱會,據劉先生反映,他們花680元買的票,座位和380元的票(最差一檔)僅相隔一排,且位置很偏。演唱會階梯定價及對應座位隨機分配機制為不少人詬病,導致很多觀眾有較大心理落差。
隨著演藝事業百花齊放,演唱會票務的問題也逐漸凸顯,例如劉德華演唱會門票被炒到68880元、伍佰合肥演唱會大批觀眾高喊退票稱“買1280元的內場票視覺效果卻很差”、梁靜茹演唱會1599元買到演唱會“柱子票”體驗大打折扣等事件,不僅擾亂了演藝市場的運行秩序,更是損害了觀眾的合法利益。
多起高價購票、演唱會觀看體驗不佳等事件頻繁發生,引發了輿論關注,新華網、中國網、光明網、央廣網、法治日報等多家主流媒體介入報道,推動了網民熱烈討論,微博話題#680元和380元的演唱會門票僅差一排##1314元演唱會門票連主屏幕都看不見##演唱會門票盲盒式銷售涉嫌侵權#登上熱搜榜單前列。
01
輿情趨勢 / Boryou
根據博約新媒體大數據輿情監測中心數據顯示,7月12日0時至7月14日15時共監測到相關信息89379條。
1、輿情走勢分析

輿情走勢圖
通過輿情走勢圖可知,7月12日,“法治日報”發表題為“#1314元演唱會門票連主屏幕都看不見##680元和380元的演唱會門票僅差一排#”的報道,引發眾多媒體相繼報道,推動輿情熱度攀升在7月12日17時到達峰值。
微博話題#680元和380元的演唱會門票僅差一排#累計閱讀量1.4億;微博話題#1314元演唱會門票連主屏幕都看不見#累計閱讀量9751.1萬;微博話題#演唱會門票盲盒式銷售涉嫌侵權#累計閱讀量379.1萬;微博話題#1314元演唱會門票只能看到一塊傾斜側屏#累計閱讀量42.1萬。
2、信息來源分析

信息分布比例圖
從信息分布情況看,監測時間段內,監測到總信息89379條,新浪微博是主要傳播平臺,共86492條(占比96.77%);其次是客戶端2322條(占比2.6%)、網站263條(占比0.29%)、視頻214條(占比0.24%)、微信62條(占比0.07%)、互動論壇24條(占比0.03%)、數字報2條(占比0.01%)。
3、關鍵熱詞

關鍵詞云圖
關鍵詞云圖顯示,在本次輿情發酵過程中,“演唱會座位”“屏幕”“票價”“退票”等關鍵詞受到普遍關注,一定程度反映了網民熱議的焦點。
02
輿論觀點 / Boryou
網民觀點
1、輿論認為“票座不符”的現象不合理,損害了觀眾的合法權益
網民認為現有的演唱會座位隨機分配機制和定價規則存在一定不合理性,影響了觀眾的視聽體驗,觀眾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
小紅書網民@momo發文稱“某主辦方學學吧,這才是正常的主辦……遮擋區域就不應該售票啊。遮擋區域的售價和正常售價一樣真的合理嗎”
新浪微博網民@樂幸運越努力發文稱“所謂隨機,都是作為預留!真好意思糊弄,各種割韭菜!貴得要死”
新浪微博網民@滄浪茉莉發文稱“雖然不同檔次是可能只差一排,但重點是現在的價位設置和座位分布越來越黑了,最貴的能坐到第二層看臺最近見識了,第二檔一千大幾百的全部在對角線偏位,另外所謂按付款先后安排同檔次遠近也是平臺說說,之前有次幾秒付錢的第一檔票,比人家最后買的還遠,投訴沒用。很多年前,還能勾選座位再付錢”
2、輿論認為個人觀看演唱會時也有此類經歷,演唱會體驗不佳
部分網民發文表示自己聽演唱會時也遇到了“看不見主屏幕”“柱子票”擋視野、“票座不符”的現象,產生了負面消極的情緒,多方投訴之后也沒有得到妥善解決。
新浪微博網民@gch256發文稱“演唱會門票送個錘子,主屏幕都看不見”
新浪微博網民@重生之我是低保戶發文稱“我記得周深好像也有遮擋物吧?還賣這么貴,周深能不能把票價降下去啊,我聽說還有很多空座,為什么不把其他位置賣給粉絲,是舍不得嗎?”
新浪微博網民@十周TOP2出道耶發文稱“我也是放票第一時間買票,花了1314元,結果去到現場看是這種位置。而且座位和票面都沒注明任何視線不良的信息。回來之后多方投訴都沒用。如何維權,請幫助我”
3、輿論認為演唱會門票黃牛倒賣現象層出不窮,建議予以有力打擊
隨著演唱會市場越來越蓬勃,熱門演唱會供求比例嚴重失衡,觀眾演唱會票價貴、難搶票的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黃牛倒賣現象層出不窮,嚴重影響了演唱會市場的正常秩序,建議予以有力打擊,保障更健康的票務機制得以建立。
新浪微博網民@-拾圓發文稱“真的沒人能管管嗎 還要黃牛炒票的”
新浪微博網民@小耗子_姐介發文稱“雖然說票價是市場決定……但售票平臺和黃牛都絲了”
新浪微博網民@七點一刻了哦發文稱“秒搶的座位不如二開三開的座位,難道不是因為黃牛和主辦”
4、輿論呼吁國家出手整頓演唱會門票不合理現象
部分網民認為“代搶票”“門票盲盒”“黃牛倒賣”等演唱會門票不合理現象時有發生,造成了演藝市場亂象,網民呼吁國家有關部門適時出臺相關政策,規范市場行為,為演藝事業的繁榮興旺提供有力支撐。
新浪微博網民@漠然y媛發文稱“希望國家出手整頓演唱會割韭菜的現象”
新浪微博網民@小_deercc發文稱“所以什么時候可以整頓一下現在不能先到先選座的問題啊,以前就是可以選座的,現在不能選座才有很多可操控的貓膩吧”
新浪微博網民@花椒油最愛小火鍋發文稱“有沒有人管管演唱會門票價格啊就是說,內場貴得離譜”
媒體觀點
1、法治日報:1314元演唱會門票連主屏幕都看不見 專家:演唱會門票“盲盒”式銷售涉嫌侵犯消費者合法權益
近年來,演藝活動在全國各地遍地開花,演唱會活動呈現蓬勃發展的態勢,然而演唱會門票事件卻屢屢引發爭議,“柱子票”擋視野、演唱會“注水”“票座不符”等消費糾紛頻發。法治日報記者通過調查發現,絕大多數演唱會售票均采用隨機分配座位的方式,即“盲盒”銷售模式,“票座不符”的情況時有發生。視線有遮擋但未事先說明、票價與位置不匹配、秒搶的票座位分配不合理等都是觀眾普遍反映的問題。
“盲盒”銷售模式損害了觀眾的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不能確保演唱會門票售賣及座位分配的公平性。建議相關部門加強對演唱會門票銷售模式的監管,主辦方須增強演唱會售票的透明度,在售票前向公眾披露完整的售票信息,同時細化階梯票價,對不同票價檔位的座位應進行公示說明,并限制高票價座位比例。
2、中國網:演唱會等門票實名制后“代拍”搶門票小心泄露個人信息
2023年9月13日,文旅部官方公眾號“文旅之聲”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大型營業性演出活動規范管理促進演出市場健康有序發展的通知》,明確提出了加強實名制的要求,即人、證、臉三合一。演唱會門票實行實名制購票后,有力遏制了黃牛倒票現象的發生,但也催生了“代拍”“代搶”服務。
市場“報復性復蘇”催生搶票難,加上熱門演唱會供求比例嚴重失衡,導致演唱會門票一票難求。“搶票率高”“搶不到全額退款”等字眼吸引了狂熱粉絲的目光,然而對于觀眾而言,給黃牛提供個人信息,會面臨個人信息泄露和被詐騙的風險。
江蘇省消保委就對加強“實名制”購票進行了建議,稱文體演出行業可以參考鐵路售票機制,完善購票、退票等流程,完善售后服務機制,建立完善的“候補”“退票”流程,避免“黃牛”票在二級市場泛濫。此外,建立更健康的票務機制,還需要市場和政府各部門的共同努力。
3、央視新聞:近期多場演唱會門票即將開搶,小心防范“代購門票”詐騙
據各地警方通報,近期發生多起“代購演唱會門票”詐騙案件。演唱會市場一票難求的背景下,騙子利用粉絲求票心切的心理精心設置了詐騙陷阱。“我有內部渠道”“含淚轉讓”式詐騙、發送仿冒購票鏈接、“假扮黃牛高價兜售高仿門票”是常見的演唱會購票騙局套路。
觀眾應選擇正規官方渠道購票,購買正規演唱會門票。凡是繞開正規平臺,通過私下交易方式,或是以各種理由要求反復付款,退款還要交保證金的,極有可能是詐騙。觀眾應當增強個人防范意識,保持警惕,增強防騙意識,一旦發現被騙應及時報警。
03
輿情總結 / Boryou
7月12日,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公布2024年上半年全國演出市場發展簡報指出,上半年演出收入190億元,演唱會音樂節,票房成倍增長。與此同時,演唱會門票事件也屢屢引發輿論爭議。
“代搶票”“門票盲盒”“代購演唱會門票詐騙”等五花八門的手段,攪亂國家演藝活動的平穩發展,影響演出市場在促消費、穩增長方面發揮積極作用,采取有力措施遏制演唱會門票事件發生很有必要。
一是國家有關部門應加強對演唱會門票銷售模式的監管力度,適時出臺相關政策,規范演藝市場的秩序,打擊非法購票行為;二是演藝行業需加大自我監管力度,建立健全統一的規范化行業標準,保障粉絲的合法權益;三是演唱會主辦方團隊需加強社會責任感,呈現好的演出,提升粉絲的感觀體驗;四是引導觀眾合理追星、理性消費,提升個人保護意識,防止被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