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讀機女孩”腦瘤手術被質疑,病情不該是肆意炒作的題材
近日,“點讀機女孩”高君雨自曝患罕見腦瘤,引發大眾關注。2月29日晚間,高君雨個人社交賬號上發布視頻,稱她因患罕見腦瘤將接受手術,并記錄了自己在手術前剃光頭發的過程。3月1日,高君雨社交賬號再發視頻,稱即將進入手術室。之后,高君雨社媒賬號陸續發布多條視頻,記錄其術后情況。3月10日,高君雨社媒賬號突然發文,稱“小雨發燒了,狀態不穩定,又進了ICU”。隨即“點讀機女孩發燒不退再次進ICU”話題登上熱搜,多名網友留言祝福,紛紛希望其能渡過危機早日康復。
隨著網絡輿情的發酵有網友指出,高君雨在社媒發出的視頻中,有醫生、護士、病人家屬身穿短袖短裙,質疑其視頻為庫存視頻。有網友評論稱其去年十月份就已經在天壇醫院完成手術,好奇為什么她的媽媽假裝直播進程,也有人稱曾留言“去年的手術,只要康復了我們都可以放心了”卻被刪評拉黑。
經相關部門核實,相關視頻為2023年9月拍攝,2024年2月開始剪輯制作,高君雨媽媽回應稱是MCN運營出現嚴重問題,以近期發生的文字描述發布到網絡。盡管有了這一解釋,輿論并未休止。
01 輿情趨勢 / BORYOU TECHNOLOGY
根據博約新媒體大數據輿情監測中心數據顯示,2月28日0時至3月14日12時全網發文總量達198041條,覆蓋微博、微信、客戶端、短視頻等多個平臺。#點讀機女孩自稱患罕見腦瘤##點讀機女孩剃發##點讀機女孩手術視頻被質疑是庫存#等話題引發網友熱議,相關詞條新浪熱搜閱讀量超8.1億。數據顯示,3月1日高君雨的個人微博發文“小雨已經進手術室了,希望一切順利 ”后,輿情出現第一波高峰,隨后熱度下降,趨于平穩。隨后手術視頻被網友質疑是庫存,熱度再次升高,多家媒體介入報道,并于3月12日到達輿情高峰,目前相關話題的討論仍在繼續,但熱度較低。

輿情走勢圖
從信息分布情況看,監測時間段內,監測到總信息198041條,微博是主要傳播平臺,共81496條(占比41,15%),其次是客戶端69660條(占比35.17%)、短視頻30935條(占比15.62%)、微信7470條(占比3.77%)、網站7319條(占比3.7%)、互動論壇1098條(占比0.56%)、數字報64條(占比0.03%)。

信息分布比例圖
關鍵詞云圖顯示,在本次輿情發酵過程中,“高君雨”“視頻”“賬號”“腦瘤”“MCN”等關鍵詞受到普遍關注,一定程度反映了網民熱議的焦點。

關鍵詞云圖
02 傳播觀點 / BORYOU TECHNOLOGY
網民觀點
1、不該利用大眾的同情心理賺取流量博關注
新浪微博網民“大大大餅干丶”:生病是真的,搶救也是真的,人們反感的是其團隊發庫存視頻賺流量博取大家的同情,利用了大眾的善良。網友中其實不乏真正關心高君雨的人,大大方方地承認發的是庫存不就完了,可那樣沒有實時效果,肯定會影響流量。在如今流量為王的時代,這波炒作算是被反噬了。
新浪微博網民“游歷丁丁”:說是進了ICU,確實也是進去了,只不過不是現在,也真真的去了MCN,不能為了流量什么都干啊!
新網微博網民“連線記者”:本是過去式,卻稱將來時。被識破,卻把責任推到運營公司。利用已經過去的事情炒作博流量,這是消費人們的愛心,傷害了愛心人士。
2、不認可高君雨母親的聲明,認為是在甩鍋
新浪微博網民“沖浪漫醬”:這件事情確實有點過了,唉 !高君雨媽媽把鍋全甩給了MCN公司,本來挺同情她的。
小紅書網民“吐槽樹洞”:她父母肯定是第一知情人,首先她的女兒做手術視頻肯定都是她拍的,那MCN要她提供視頻,不管是哪個媽媽想要自己女兒的手術前后的視頻那我肯定是要問清楚你要干嘛拿來做什么事,肯定是要得到她媽的同意的,就算不知道視頻火了幾天她媽也該知道,這種掩耳盜鈴的回應也只有真傻和裝傻的人才信吧。
3、高君雨本人知情,也應承擔相關責任
新浪微博網民“聽說用歐陽娜娜頭像會脫單”:怎么會不知情呢,從她賬號發視頻2月29日當天到3月11日澄清,中間10多天呢?22歲的大學畢業生在家康復大半年了 每天無聊怎么會不刷手機不上網呢?
新浪微博網民“土豆小姐n”:利用別人的善心,我支持立法判刑,一定要把這種事情扼殺,不然以后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反而會備受爭議。
媒體觀點
1、紅星新聞:我們關心“點讀機女孩”,但“延遲發布”不應該
我們暫時還不知道,在持續發布高君雨相關信息的過程中,涉事運營公司是不是全權操盤,高君雨的家人參與、知曉多少。但無論如何,如此“延遲發布”信息是不妥的,即使算不上欺騙,至少也是一種誤導。尤其高君雨還是有一定知名度的人物,賬號如果是公司化運營的賬號,背后有簽約,那可能有著商業屬性。
還有一種令人難過的情形可能是:躺在病床上的高君雨,如果不知道、不情愿自己這么“被運營”,那她又何嘗不是一位受害者呢?
2、人民網:“點讀機女孩”陷漩渦,如何點醒“夢中人”?
應該說,孵化IP、打造網紅都沒有錯,以此變現也沒有錯,但是不能造假,不能欺騙網友,不能為了私利而挑戰公序良俗,乃至踐踏法律。近年來,國家網信辦對MCN機構加大治理力度,“涉及違法犯罪的,將移交有關部門”。并要求網站平臺健全MCN機構管理制度,對MCN機構及其簽約賬號實行集中統一管理。應該說,MCN機構大量出現,確實活躍了網絡市場,但不可忽視一些MCN機構頻頻突破底線。
“點讀機女孩”陷入輿論漩渦,是一個值得汲取的教訓。但愿這起風波,能夠點醒那些走入迷途的“夢中人”,無論個人還是機構都應有敬畏感,無論當網紅還是孵化IP,這種夢想都無可厚非,但不能劍走偏鋒。
3、新京報:“點讀機女孩”的病情不是肆意炒作的題材
“到底有沒有實話?”網友的不滿和質疑,對于此次事件的“操盤手”而言顯然不是什么好事。不是什么熱度都可以蹭,靠炒作得來的“熱搜”也注定長不了。以往的案例已表明,類似操作很容易讓涉事方遭受輿論的反噬。無論出于何種目的,如此罔顧事實的行為都得不償失,很不明智。
正如官方聲明中所說,網絡不是法外之地。高君雨的病情不該是被肆意炒作的素材,以此來搞“事件營銷”,搞“流量炒作”,不只會污染輿論場。這無疑是對網絡營銷行為的又一次警示。
4、中工網:別讓輿論發酵引發二次傷害
人們面對弱者時易心生憐憫,自主給予其保護。然而,當“弱勢群體”變成了“操縱輿論”的一方,人們就調轉方向反噬當事人。相信大眾在事件反轉前,對于“點讀機女孩”本人的衷心祝福和關愛也是發自內心的。當事件反轉后,輿論傳播中的“弱勢群體”迅速成為公眾討伐下的“欺騙者”。
事件既已成定局,其實可以在可接受范圍內給予“過錯方”多點理解,相比起繼續謾罵和網暴,過度關注事件“過錯方”,更應避免負面流量繼續消耗公眾同情心,寒了大眾的一片熱心,再堵住真正需要幫助的人的路。被欺騙固然令人憤怒,理性處理輿情避免二次傷害也不容忽視。
03 輿情總結 / BORYOU TECHNOLOGY
“點讀機女孩”事件引發了公眾對網絡信息真實性、個人隱私保護以及媒體倫理的深入思考。在數字時代,信息傳播速度加快的同時,也帶來了信息真實性的挑戰。“點讀機女孩”事件中,MCN機構涉嫌延遲發布視頻,制造誤解,利用公眾對生病女孩的同情來博取流量,這種行為破壞信息真實性的同時,也讓網民感受到情感欺騙。
與此同時,高君雨的病情屬于個人隱私,卻被故意公開以博取同情和流量,這不僅對當事人造成心理和名譽上的損害,更是對個人隱私權的蔑視。相關視頻在未經核實的情況下被傳播,點贊量超過80萬,平臺的把關屬性明顯失效。
一方面,MCN機構作為內容生產的組織者,應當對其發布的內容負責,遵守法律法規,不應為了追求利益而忽視倫理道德和法律規定。另一方面,媒體和內容發布平臺應當承擔起審核和把關的責任,確保發布的信息真實可靠。此外,公眾對于此類事件的關注往往是出于善意,但過度的關注和傳播可能會對當事人造成額外的壓力。
總的來說,高君雨事件不僅僅是一個個案,它觸及了網絡社會中多個重要話題,無論是內容創作者、平臺運營者還是普通參與者,都應當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共同維護一個健康、真實的網絡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