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火車上吐槽:下鋪被圍簾占據,無處安身!
2024年4月14日,一段網傳視頻顯示,一位阿姨拍攝著火車下鋪掛著簾子的行為,譴責在下鋪掛簾子的年輕人,不讓70歲的老人坐下,呼吁網友們給評評理。對此中國鐵路12306客服接受采訪時表示:沒有明確規定不能使用,在不妨礙其他乘客的情況下可以使用。引發輿論關注。
#火車下鋪到底能不能掛簾子##火車臥鋪下鋪應該讓其他旅客坐嗎##火車下鋪可以自帶床簾嗎##火車下鋪應該成為共享空間嗎##火車下鋪權益之爭二桃殺三士#等眾多微博話題形成;截至目前仍有新的話題形成,網民觀點和輿論在持續發酵。
01 輿情趨勢 / BORYOU TECHNOLOGY
根據博約新媒體大數據輿情監測中心數據顯示,截至4月18日00時,全網涉及“火車下鋪掛簾引爭議”相關輿情信息共計12684條,整體輿情呈現波動走勢,4月14日起,微博自媒體賬號發布相關信息,4月15日,該事件由微博賬號“杭州日報”“新浪新聞”等媒體報道轉發,致使輿情達到第一波輿情高峰,之后4月16日,相關微博話題登上熱搜。而后“央視新聞”“央廣網”發布相關話題內容,在媒體和網民推動下,輿情持續發酵,并于4月17日達到高峰。

輿情走勢圖
從信息分布情況看,監測時間段內,監測到總信息12684條,微博是主要傳播平臺,共7414條(占比58.45%),其次是客戶端4220條(占比33.27%)、微信401條(占比3.16%)、視頻331條(占比2.61%)、網站280條(占比2.21%)、互動論壇29條(占比0.23%)、數字報9條(占比0.07%)。

信息分布比例圖
從關鍵詞云圖來看,本次事件討論度最高的關鍵詞主要為“年輕人”“臥鋪”“下鋪”等。

關鍵詞云圖
02 傳播觀點 / BORYOU TECHNOLOGY
網民觀點
1、讓是人情,不讓無可厚非
部分網友認為乘客買了臥鋪,擁有臥鋪的使用權,有權力決定讓與不讓,讓是人情,不讓無可厚非,況且沒有明確規定臥鋪不能掛簾子。
小紅書@123:在我們國家有一部分老年人是怎么了? 火車上70多歲老奶奶發視頻吐槽年輕人臥鋪掛簾子,不讓人坐!有網友說:跳廣場舞的時候可是生龍活虎,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就一個個病怏怏以老年人自居,覺得你會用手機拍視頻宣傳年輕人的行為就以為你贏了嗎?不,你不懂臥鋪票的價格,人家買下鋪掛簾子是為了自己的隱私,而且花的價格也不一樣,所以您不能仗著自己年長就可以為所欲為,自重自愛。怎么說呢,我覺得可以討論一下下鋪讓不讓上鋪坐的問題,這是可以的,畢竟上鋪確實不方便。但這大媽把問題上升到年輕人和老年人的對立就顯得不講理了,好像年輕人就該讓著你一樣,人家長那么大是自己爹媽養的,沒吃你一粒米,你賺錢也是給自己兒女花,不會給人小伙子一分一毫,你有啥資格向人家提要求啊?讓你坐是人情、不讓坐是本分,沒啥好說的這種老人也是無語,第一,你為什么不買下鋪?第二,臥鋪車都有座椅,你為什么不坐,非要坐人家床上看來老奶奶吐槽的應該是臥鋪。年輕人花錢買了臥鋪,那張臥鋪就是他的領地。只要不違法,他有自主使用權,在乘車期間也應該屬于他的私人空間。雖然中華民族有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但為老不尊,憑什么獲取他人的尊重?某些人看起來振振有詞,其實更讓人不齒!大家都是買票的,尊老愛幼是美德,但是不能道德綁架我拍視頻我有理,老奶奶吐槽年輕人坐火車掛簾子,不讓老人坐,拍視頻發到網上,還沖上了熱搜。
新浪微博@植物人史軍:在車廂過道上有小桌和座椅,就是給上鋪和中鋪的乘客用的。我買硬臥不喜歡下鋪,確實人來人往,不得勁。至于說,讓不讓上鋪和中鋪的乘客坐一下,讓是情分,不讓是本分。
2、休息空間狹小有限,下鋪讓座已經約定俗成
部分網友認為休息空間較為局促,下鋪讓座觀念已深入人心。部分網友認為,在有限的空間內,下鋪乘客主動為他人讓座,這種行為已形成共識。
今日頭條網民@樂樂6513:現在的年輕人太自私,太較真了,坐火車,空間有限,不可能周圍的人互相沒有打擾,這種事忍一忍讓一讓也就過去了,這種小事,竟然成了什么社會大問題發生了似的,我們老年人坐火車的歷史肯定比年輕人長,都是大家將就過來的,這么點小事也值得爭論,太顯得小肚子雞腸子了。
今日頭條@一壺清夢:我這個年齡一出票就是下鋪,年齡大了,但還是有些話要說,下鋪的空間是犧牲了上鋪中鋪的空間為代價的,中鋪上鋪都坐不起來的空間,在不妨礙下鋪利益的情況下,中上鋪的乘客應該能坐的,因為這個空間就是留有余地的,雖然我買票都是下鋪了,但是還想為中上鋪的人說句客觀的話。
新浪微博@不可通約性:幾代人思想觀念的變化可見一斑……年輕人對床鋪的權屬很在乎啦,我買了票就是我的。但是火車臥鋪早些年都是互相行方便,下鋪白天可以坐基本是約定俗成的習慣。臥鋪還算矛盾比較少的了,人很多的硬座無座才是扯皮多的地方。
3、個人權益無需他者干涉
部分網友無論是選擇掛簾子還是拒絕讓座,均屬于個人權益范疇,無需他人過多干涉。
小紅書@愛吐槽的 CV 程序員:臥鋪掛簾,享受權益怎么就成了精致利己?記得本科時的寒暑假,因為沒錢,次次坐綠皮火車回家返校,搶不到硬臥就硬座,21小時的行程里,印象最深的就是嘈雜的環境,來來往往的人群。 那個時候,因為自己的性格比較內向,如果搶到了中鋪,就盡量減少下床時間,在床上發呆或者刷劇;如果搶到了下鋪,就自在多了,心情好了就跟對面的乘客坐著聊聊天。這一切都有個前提:不要坐在我的鋪位上,這會讓我本來就不舒服的旅程更加別扭,當然,我也不會坐在別人的鋪位上。前幾天看到的新聞,當時只注意到有個人在火車臥鋪掛簾,心想著:臥槽,她好機智,我當初怎么沒想到。然后,就看到后續說老人拍視頻吐槽這種行為,心里就這個表情,啊,你在干什么?如果想坐難道不應該先跟當事人商量下嗎,人家自己搶的票,憑什么讓你隨便坐啊?后續,又看到有網友說當代年輕人精致利己,我又,人活這一輩子,不應該為自己著想嗎,奉獻的人值得贊揚,在規則之內想顧好自己的人就活該有錯唄?這跟精致利己有毛關系,學個詞就亂用是吧。說在最后:人與人之間應該相互體諒,麻煩那些喜歡麻煩別人的人也體諒一下對方人與人之間應該相親相愛,麻煩那些受到別人幫助的人也回饋一下對方,謝謝。
新浪微博@黃勝友:年輕人花錢購買的使用權,屬于自己的。憑什么要分享給他人?價錢也是不一樣的。
新浪微博@暖風七分甜:在自己鋪位掛簾子 礙著你什么事了,反正我不買下鋪,受不了別人坐我床,大媽你以后專門買下鋪,給人坐吧。
抖音@C。陳律師:購買了火車票,那相應席位的使用權就屬于購票人個人,沒有影響其他乘客正常乘車的前提下,圍起簾子法律也依然保護該行為。
4、火車座位設計存在問題
部分網友認為火車座位設計存在問題,現在的臥鋪車廂設計無法滿足越來越多人的需求
新浪微博@吳沉水:臥鋪車長期以來一直默認中上鋪的因為太窄,只能躺不能坐,邊座又只有兩個,因此下鋪一直都是中上鋪借坐的地方,在現有火車臥鋪不可能改設計的前提下,這個默認規則會一直存在。12306的回復比較耐人尋味,明明是火車設計造成的旅客矛盾,現在扔回旅客自己解決。
新浪微博@是你晨兒哥: 我記得12306買票的時候,是會優先給上了年紀的人安排到下鋪的? 當然了,這個問題的根本矛盾是,現在的臥鋪車廂設計無法滿足越來越多人的需求。 當然實際遇到這樣的問題,我也會選擇把下鋪讓給大家坐一坐,尤其是上了年紀的老人,畢竟換位思考一下,如果是自己家的爺爺奶奶出門坐火車,我也希望他們可以得到別人的照顧。 畢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這是從小就教我的傳統美德。
今日頭條@如米牡丹:個人覺得現在的火車臥鋪不應該再分三層,上鋪的空間真的太低!建議改造一下,只分上下鋪,上鋪的乘客坐窗邊,大家都能體面出行。當下嘛,火車在窗邊應該多加些座位,上鋪和中鋪的就可以坐窗邊。
媒體觀點
1、央視新聞:創造更好的乘車環境,三方共同努力營造美好旅途
近日,“阿姨吐槽年輕人臥鋪掛簾子不讓人坐”引發熱議。下鋪乘客掛簾子的行為從法理上立得住腳嗎?專家表示:“在不影響別人正常休息和使用的情況下,消費者有權合理使用他所購買的位置和空間。但若擋住扶梯等公共設施,則可能影響其他乘客的合法利益。”
現在,人們乘火車出行的需求已從“能買到票”變為“能坐得舒適”。鐵路部門可以設計更人性化的乘車環境,乘客追求私密化的空間需求應該得到尊重,為老年乘客提供幫助的行為也應該得到鼓勵。美好旅途,你我共同營造!
2、央廣網:多多考慮他人感受,良好溝通協商解決,而不是借助網絡進行“道德評判”
為什么很多年前坐火車,不相識的上下鋪旅客都坐在下鋪并沒有引起什么爭議?而今隨著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出行的便利性、舒適性已經成為再正常不過的要求,人們對隱私、衛生、權屬等個人權益的保護意識也與日俱增。從法理上講,“誰買的票誰做主”,只要不妨礙影響其他旅客,其合法合理地使用座位或臥鋪都是可以的,當然也包括掛床簾等。從情理上講,如果上鋪旅客年紀大或行動不便,需要臨時哪怕是全程使用下鋪,也該有話好好說,與下鋪乘客客客氣氣地協商解決,而不是一言不合就拍視頻發到網上“道德評判”。12306的回應提醒我們,在公共空間中,平等尊重每個人需求的同時,也要考慮他人的感受。出門在外多有不便,小小床簾可以保護隱私,但不該阻隔善意與溫暖。
3、新京報:年輕人臥鋪掛簾不讓老人坐,不必將兩代人對立
借此事引發的廣泛關注,在乘坐火車臥鋪方面,公眾得以充分溝通,更加明晰相關規則,重視和尊重個人權利,這也是一件好事。但關注乘車規則和個體權利的同時,也需要警惕,將老年人與年輕人對立起來的輿論傾向。
出門在外,人與人之間需要相互體諒,誰都有不方便的時候,前提是在自愿的基礎上,這其實與對方是老年人還是年輕人并無太大關系。
而在臥鋪掛簾與否的爭論中,讓我們看到了規則意識與權利邊界的主張,也看到了現實場景的復雜性,這不是簡單的對錯就能解決的,需要在制度之外,公眾有足夠的溝通、理解,以及對彼此的共情。
4、工人日報:公共空間多是擁擠的,但應該能容得下權益和善意的并存
很多時候,現實并非做數學題,答案非對即錯,“下鋪能不能讓人坐”就是這樣的情況。在一列運行的列車上,如果人們都能“站在他人角度想一想”,這個問題便能有更優解。一方面,中鋪和上鋪的旅客要充分尊重下鋪旅客的權利,如有需要借用或借坐鋪位要與對方協商,并盡量減少打擾和影響,正所謂“人家讓你坐是人情,不讓你坐是本分”。另一方面,即使是旅途中短暫共處的陌生人,相互間也該多些體諒和包容。對下鋪旅客來說,在必要時為他人尤其是包括老年人在內的特殊群體給予方便提供幫助,也不算苛求。
此外,在地鐵上,累了一天的上班族該不該給老人孩子讓座;在高鐵車廂上,遇到哭鬧不止的小朋友是忍忍算了還是發聲交涉……雖然每一代人會有不同的觀念,紙面上的制度也在努力對相關情況作出界定,但大多數時候,人與人之間還是多一些共情和理解的好,這樣,兩全的解決方案才能被找到,這也是對機械規定的補充與超越。
5、大象新聞:火車臥鋪“掛簾圍私”是觀念變化,不該被道德審判
大媽認為年輕人理應尊老愛老的觀念與年輕人注重隱私的觀念產生沖突,其實是社會發展的一個必經階段。在社會沒有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資源相對不足,需要大家互相諒解,互幫互助。社會發展到現階段,各種資源比以前豐富得多,在大家不必共享座位的情況下,年輕人越來越重視自己的隱私。火車臥鋪上掛簾子,就是年輕人圍出一個私人空間,圍起自己的隱私。老年人沒有尊重年輕人隱私的概念,拿尊老壓人,自己覺得理直氣壯,年輕人卻不一定接受這樣的道德綁架。
人的歲數會變老,但觀念不能老,需要隨著時代的進步而不斷改進,需要尊重年輕人的觀念,就算不理解年輕人,也要學會包容年輕人。尊重老人幫助老人的美德與尊重隱私并不完全沖突,兩者之間應該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各讓一步,從而得到完美解決。觀念的沖突需要用溝通來解決。在“掛簾圍私”這件事上,如果老年人和氣地跟年輕人溝通,希望小坐一會兒,年輕人應該會讓出一角讓老年人坐。尊老的前提是老年人自尊,如果老年人為老不尊,對年輕人吹毛求疵,說三道四,甚至有些老年人寬以待己嚴于律人,就很難贏得年輕人的尊重。
03 輿情總結 / BORYOU TECHNOLOGY
據悉,其實鐵路部門已經推出了選鋪服務。旅客在鐵路12306網站和App上購買臥鋪車票時,普速列車軟臥、硬臥和動車組軟臥、一等臥、二等臥等鋪別可在線自主選鋪。當在查詢車票界面,看到車次有“鋪”字標識,便可知道該列車提供選鋪服務。當用戶選擇支持選鋪的席別時,界面顯示相應鋪位。12306網絡售票系統也可自動識別60歲以上乘客,在票量充足的情況下,可以優先為其安排下鋪。不過,如果剩余席位(鋪位)無法滿足需求時,系統將進行自動分配。在乘客購買臥鋪車票后,就擁有了對應時間內該鋪位的使用權。只要乘客不對床鋪造成損壞,不侵犯他人的正常權益,其他乘客沒有立場進行干涉和要求。
近年來,關于交通工具上讓座讓位等一系列問題時常引發群眾的熱烈討論,促使人們對于禮讓他人,自身權益等方面進行進一步的思考;隨著時代的發展,大眾觀念的變化,人們的隱私感越來越重,對于邊界的感知也在提高,在一個能夠減少窺視和打擾的空間里休息是屬于每一個人的正當權益。對于座位的禮讓或者鋪位的暫借,都是一種情分,是基于自愿的條件下,力所能及給予的幫助。而在尋求幫助時,也應調整求助者自身的心態以及尋求幫助的方式方法,建立良好的溝通交流;就事論事、勿牽扯其他方面的對立關系;不要通過近乎脅迫的手段,道德綁架對方得到幫助。
同時,作為兩者鏈接到一起的交通媒介方面,也應該跟隨時代的變化,對于火車、高鐵一類長途出行交通工具,需要跟隨大眾的需求,更新優化坐臥空間的車廂,避免出現“下鋪引發的矛盾”。提高大家出行的舒適度、隱私度等個人權益。
此外這次事件還給我們帶來啟示:輿論場上,在群體關注聚焦于個人權益和道德規范上時,需要注意偏離事件輿情范圍的言論,即老年人與年輕人的對立以及男性與女性的對立言論的輿論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