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霸王”豬肉水餃虛假宣傳被罰款50萬元
近日,上海市市場監管部門披露一則行政處罰信息,海霸王(汕頭)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豬肉水餃”中雞肉或鴨皮含量均高于豬肉,因虛假宣傳被罰款50萬元。
具體來看,自2020年11月起,受豬肉價格上漲影響,海霸王為減少原材料成本,將19款速凍水餃產品中豬肉配料的含量大幅降低,且配料中雞肉或鴨皮的含量均高于豬肉含量,導致豬肉不再是配料的主要成分。但為獲取競爭優勢,海霸王仍將這一系列產品稱為“豬肉水餃”,導致消費者對產品配料產生誤認。至案發時,海霸王共計銷售此類產品140余萬包,違反了《反不正當競爭法》的相關規定。
媒體梳理發現,這已不是海霸王第一次“栽在”虛假宣傳上。此前,海霸王產品就曾被檢測出類似問題。早在2016年,海霸王旗下的一款牛肉丸未檢出牛源性成分;2020年,一批蝦餃被檢出過氧化值超標兩倍多;2022年,被檢出一款小魚丸的主料是雞肉。

“
01 輿情趨勢
/ BORYOU TECHNOLOGY
根據博約新媒體數據輿情監測中心數據顯示,1月8日0時至1月15日24時共監測到相關信息25295條,全網互動聲量達到1500萬。新浪微博話題#海霸王被罰50萬元# #海霸王豬肉水餃雞鴨含量更高被罰50萬# #海霸王虛假豬肉水餃售出140多萬包# #海霸王曾被抽檢出產品不合格# #海霸王因虛假宣傳被罰50萬# 等多個話題引發熱議,共計獲得閱讀量超4千萬次。
從輿情走勢圖來看,該輿情從1月8日上海市監局官微披露后開始發酵,引起網民關注,隨著各大媒體介入轉載,推動輿情熱度迅速上升并于1月11日達到峰值,輿情熱度隨后呈顯著下降態勢,但仍呈現長尾效應。

輿情走勢圖
關鍵詞云圖顯示,在本次輿情發酵過程中,“海霸王”“水餃”“海霸王”“配料”“虛假宣傳”等關鍵詞受到普遍關注。

關鍵詞云圖
02 輿情詳情
/ BORYOU TECHNOLOGY
網民觀點
1、呼吁市場監管部門加大對食品安全領域違法行為的懲處力度,對涉事企業予以嚴懲
微博網友@十年康波 發表評論:食品做家不能一罰了之,直接關門。
微博網友@好想同你去兜兜Phone 發表評論:真的要好好整頓食品市場,現在的廣式臘腸居然是加了雞肉進去,也就是說不是純豬肉的,離譜。
微博網友@一帆風順 發表評論:罰款不是理由,整治是一定要的,全國性都應當要這么做,飲食是對每個人的健康是很主要的。
微博網友@武暉 發表評論:國家應該加強食品行業的安全與質量檢查!對不良企業跟商家執行最嚴厲的懲罰。發現一家打擊一家并踢出食品行業經營范圍!
2、不滿監管部門對涉事企業的處罰,認為處罰過輕且無法起到震懾作用
微博網友@頭大能擋雨臉大能遮陽 :笑死罰這么點 肯定還敢。
微博網友@塵封往事11 :銷售140余萬包,銷售額幾千萬,罰款50?
微博網友@小小小黑狗 發表評論:必須繼續賣啊!罰款就是以后的通行證啊!大不了接著罰,50萬呢,開玩笑呢!一包要少賺一毛錢了!
微博網友@何文田紅黑桓遠之 發表評論:食品安全問題的懲罰力度這么多年了還是那么溫柔!
3、質疑國內的食品安全,呼吁市場監管部門加大對食品安全的重視
微博網友@劉一居one 發表評論:只是罰款50萬?所以國內的食品安全就是無法保證安全。
微博網友@小熊進城2002 發表評論:食品安全什么時候才能安全?難道這還不能引起政府有關部門的重視嗎??
微博網友@刀城成 發表評論:國家現在的食品安全形勢真的很嚴重,黑心企業漠視老百姓的身心健康,只顧著賺錢,相關部門也拿不出強有力的手段來打擊這些黑心企業。
微博網友@美國人注定搖尾乞憐 發表評論:吃不死人就行,鼠頭都吃了,還怕那點東西?就算吃死了人,比起你吃死來說民族企業停產損失更大。
4、譴責海霸王的虛假宣傳行為,呼吁消費者抵制該企業
微博網友@紅業阿哲 發表評論:以后再也不吃海霸王了,太無良了
微博網友@布丁家族 發表評論:天啊,再也不買了
微博網友@哦豁 發表評論:讀書的時候最喜歡吃海霸王的產品,后來我老公在汕頭海霸王廠里上了幾天班,讓我不要再吃海霸王了,你們細品,
媒體觀點
1、農視網:豬肉水餃多是雞鴨肉!屢出事兒的“海霸王”為何能屹立不倒?
這樣一個屢屢被曝出產品問題的食品企業,能到現在還屹立不倒,也足見我們監管部門和消費者對它的寬容。但屢次處罰造成的客觀效果就是,別說讓企業感受到痛了,恐怕連企業的皮毛都傷不了。消費者對它也算是很寬容了,接連出問題,依然有人捧場。當然,消費者的寬容也是有限度的。出來混總是要還的,既然做出了欺騙消費者的舉動,就應該有被消費者拋棄的準備。
2、南方都市報:億元企業“豬肉水餃”里雞鴨比豬肉還多,只罰50萬?
對于一家屢屢出現貨不對板這種嚴重質量問題、年營業額達20億元的食品龍頭企業,50萬元的罰款,無異于在宣告:繼續干,沒事的。同樣是市場監管部門,曾經對賣出5斤超標芹菜、收入20元的小販罰款6.6萬元。市場監管部門何以對街頭小販如此苛刻,對海霸王這樣的大企業又如此憐惜?
3、北京青年報:牛肉水餃有豬肉 豬肉水餃含雞肉 速凍餃子名不副實潛規則揭秘
業內人士表示,在水餃中加入不同肉類,除了為了均衡餡料口感,主要還是為了節省成本,使用“素肉”來獲得瘦肉的口感也是同樣的目的。而目前速凍食品執行的國標是衛生標準,保障的是食品安全,對餡料構成沒有具體規定。因此,這種情況就在行業里成了一種“潛規則”。于是,同樣是豬肉白菜水餃,同樣800克的包裝,市場價格千差萬別,有的品牌價格甚至能比別的品牌便宜一半還多,都是因為存在這一情況。
4、錢江晚報:雞肉鴨皮混充 豈能如此摻假
一百多萬包問題水餃,每一包都是砸毀自己品牌聲譽的“炸彈”。為了貪圖眼前的一點小利,結果丟失了大批消費者,損害了企業發展的長遠利益,實在不是什么明智之舉。本該最會算賬的企業經營者,卻算了一筆糊涂賬。即便此次上海監管部門依據《反不正當競爭法》的相關規定對違法企業作出處罰,但消費者仍然如鯁在喉、不吐不快。涉事企業這樣的操作超出了大家的想象力,退一萬步講,雞肉混入豬肉餡包入水餃還能理解,但鴨皮怎么也能摻入原料之中?
“
03 輿情總結
/ BORYOU TECHNOLOGY
此次的海霸王事件并非速凍食品行業的個例。近年來,類似的問題層出不窮,不少企業為降低成本、提高利潤,紛紛在食品成分上動起了歪腦筋。曾有媒體報道某知名品牌的牛肉水餃中,牛肉含量遠低于豬肉和雞肉。還有企業為追求口感和外觀,添加了大量食品添加劑和香精香料。這些行為不僅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也破壞了速凍食品行業的市場秩序。
速凍食品企業雖通過降低產品質量、虛假宣傳等不正當手段保持了利潤水平,但這種做法無疑是飲鴆止渴。從長遠來看,這種行為將嚴重損害企業的品牌形象和市場競爭力。
在激烈的速凍食品市場競爭中,企業只有秉持誠信原則、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才能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和支持。同時,政府部門也應加大監管力度、完善法律法規,為行業的健康發展提供有力保障。這理應引起包括海霸王在內的眾多速凍食品企業的重視,而海霸王本身更要去深刻反思并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來重建消費者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