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動物園“貓猴共處”:勿讓動物成為管理問題的犧牲品
近日,昆明動物園“猴貓共處”引爭議。起因有網友在社交媒體上爆料,昆明動物園將流浪貓放入猴山,用于解決鼠患問題,但是卻導致猴子對貓進行虐待,甚至有類似交配的行為。
面對輿論熱議,自1月18日起,昆明動物園先后幾次公開回應稱,“貓猴共處”是為了解決猴山鼠患,一直以來貓咪與猴群相處和諧,不存在虐待行為,但園方通報并未打消網友的質疑。1月25日,中國小動物保護協會表示已關注猴子虐貓事件,已聯系昆明動物園。1月27日,中國小動物保護協會在社交媒體發布視頻稱已到達昆明動物園,并與園方協商妥善安置貓咪。
在動物保護組織和專家的干預下,昆明動物園最終同意將貓從猴山移出,并進行全面體檢和妥善安置。相關話題#昆明動物園曾被曝猴子殺死2只貓# #昆明動物園再通報貓猴共處#等話題登上熱搜,“央視新聞”“封面新聞”等多家媒體對該事件進行報道。
01 輿情趨勢
/ BORYOU TECHNOLOGY
根據博約新媒體大數據輿情監測中心數據顯示,1月18日0時至1月30日16時共監測到相關信息515065條,新浪微博#昆明動物園曾被曝猴子殺死2只貓##昆明動物園再通報猴貓共處#等多個話題上榜熱搜,累計閱讀量近10億。
通過輿情走勢圖可知,相關話題自1月18日起討論度不斷升高,話題熱度呈單峰狀態。隨著相關信息在客戶端、微博等社交媒體傳播,其輿情聲量在1月26日攀升至最高,相關信息傳播量為191292條,隨后,輿情熱度有所回落,但仍保持著一定的討論度。

輿情走勢圖
從信息分布情況看,監測時間段內,監測到總信息515065條,微博是主要傳播平臺,共319737條(占比62.08%),其次是視頻95189條(占比18.48%)、客戶端92747條(占比18.01%)、互動論壇2862條(占比0.55%)、微信2297條(占比0.45%)、網站2215條(占比0.43%)、數字報18條(占比0.01%)。

信息分布比例圖
從關鍵詞云圖來看,本次事件討論熱度較高的關鍵詞主要為“猴子”“動物園”“小貓”“虐貓”“共處”“虐待”等。

關鍵詞云圖
02 輿情詳情
/ BORYOU TECHNOLOGY
網民觀點
1、呼吁社會重視流浪動物問題
流浪動物并不是自然物種,其流入到自然環境中就注定是弱勢群體,部分網民認為流浪動物作為被馴化的產物,不管是在動物園還是在人類社會,都需要處于管控之下,這不僅是為了動物有更多生存空間,也是保護環境。
B站用戶@illdog1:說白了還是人的問題,人類棄養造就了流浪的寵物,這些動物在城市是沒有空間生存的,人類對于飼養寵物也一定要理性,不要沖動,杜絕棄養導致的流浪,別給動物強加人格,尊重生命,動物保護也不是以長得好看與否去決定的。
2、動物園管理不當問題長期存在
部分網友指出,涉事動物園多次回應的內容與人們了解到的事實情況不同,且動物園管理不當的問題長期存在,園方理應深刻反思自身。
抖音用戶@香菜囡囡:大家不要被騙,昆明動物園2021年被投訴的時候就承諾把所有貓遷出猴山了,話術和這次一樣……幾年來發過三次關于這個的公告,三次說法都一樣,幾年前就這么說了,然后現在不還是往里面放貓么,再者,不只是猴山放貓,就連其他許多動物都已出現刻板行為,園方是否認真做好了自身本職工作?場館臟亂,環境惡劣,如何能保證動物們的生存環境和健康?
3、動物不能以人的道德標準來衡量
部分網民指出動物的行為大多依據本能行動,不能用人類的道德標準去衡量,本質上猴子虐貓和流浪貓捕獵其他動物沒有區別,對于事件的看法無需上升為對物種的刻板印象。
抖音用戶@咖啡貓^:其實我覺得好多人罵昆明動物園的猴子。其實這是猴子的天性,你放小狗,松鼠進去也一樣的被玩,歸根結底那個動物園的工作人員還有園長的錯。
4、呼吁全國動物園進行整頓檢查
此次事件后部分網民開始關注動物園等場所的動物的福利和權益是否能充分得到保障,因此網民呼吁對全國動物園行業進行整頓檢查。
微博用戶@咪奇喵:動物園業需要重新整頓,少而精,提高門檻,專業運營。
微博用戶@阿端一12:希望借由昆明的事能引發大家對各地動物園里動物現狀的關注,也能使得有關部門發出徹查動物園的行動
抖音用戶@大豆十四:全國類似的動物園也該整改了吧。
媒體觀點
1、央視網:三發通報才解救!顧此失彼的“猴貓共處”不能再現!
為了消滅老鼠在猴群里引進貓,這看似科學,其實顧此失彼,老鼠的問題解決了,卻產生了新問題,貓猴習性迥然不同,沖突隨之產生,不僅不利于兩種動物的生存,也給游客帶來極其不好的觀感,動物園的功能本來是保護動物,向公眾科普知識,如此一來,兩個目的都達不到,效果還適得其反,事情引發公眾高度關注,昆明動物園有必要盡快妥善解決問題,并引以為戒,改進管理,不能再出現類似問題。
2、中工網:別讓動物為人的懈怠買單
動物園作為動物的重要保護機構,應當尊重每一個生命,并保護每一個生物的權利,不應該簡單粗暴地看待動物間的問題,更不應該為解決鼠患而將問題轉嫁給其他物種,以將園內收容的流浪野貓引進猴子的活動區域來代替其他管理方式的做法是為“懶”。這種做法不僅違背動物自身天性,也暴露出動物園管理方式上的“怠政”問題。
對于“猴貓共處”這一事件,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表面的譴責上,更應當從中吸取教訓,反思我們的動物保護方式,它提醒我們要更加重視和尊重動物的生命權利,別一再讓動物為人類的錯誤行為買單。
3、紅網:動物園“猴貓共處”引爭議,是非曲直不能僅單方評說
從動物福利的角度來看,即使猴群與貓群在表面上能夠“和諧共處”,我們也不能忽視可能存在的隱形壓力和沖突。因此,我們不能僅憑動物園的一面之詞就輕易下結論說“猴貓共處”是可行的。需要更多的科學依據和實地考察來驗證這一做法的合理性。
在多方關注下,真相究竟如何,想必很快會有說法,不妨“讓子彈飛一會”,不必僅憑單方面說辭做出判斷。同時,這一事件也給其他動物園敲響警鐘:作為管理方,必須認識到動物行為的復雜性,充分考慮到各種可能的影響和后果,才能真正做到對每一個生命負責、對每一片生態負責,確保動物園真正成為一個既保護動物又教育公眾的園地。
4、大眾日報:昆明動物園“猴貓共處”引爭議,別讓動物為人的懈怠買單
沸沸揚揚的“猴貓共處”一事終于畫上句號,值得各方反思。對涉事單位來說,不要只想著搞定輿論,而要解決問題。昆明動物園雖然最終將猴山的2只貓安全移出,整個過程更像是應付輿論。如果這個心態不改變,未來就可能還會發生被輿論指責的問題。對監管部門來說,不能在輿論曝光才高度重視,而是要通過常態化監管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甚至是“治未病”。值得注意的是,有網民反映,南昌、通遼、大理等地的動物園也存在“猴貓共處”的現象。到底還有多少動物園還存在“猴貓共處”的問題,需要來一次全國范圍內的大檢查。
“
03 輿情總結
/ BORYOU TECHNOLOGY
動物園本該是保護動物的第一線,但此次昆明動物園“猴子虐貓”事件的發生,反映該動物園在管理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且由此次輿論發酵的過程能折射出動物園在輿情應對方面的不足。
首先,動物園猴子與貓共處的合理性有待商榷。一方面,猴子與貓同為領地意識強的動物,二者共處易發生領地爭端;另一方面,被分配在動物園的貓多為人為造成的流浪貓,并不是生態自然環境中的一環,在面對猴子等自然動物,地位天生處于劣勢。
其次,在此次輿情中,普遍出現猴子是“壞”,貓是“好”的聲音。猴子、貓作為動物,在自然環境中都會回歸天性,以動物外貌和人的道德標準去評判動物行為的好壞也是存在問題。
最后,昆明動物園在事件中暴露出對于動物管理不當的問題。網友普遍反映該動物園里的其他動物也出現過各種非正常行為,且猴子虐貓現象從2021年就發生,直到在當前輿論的督促下才做出回應。園方在回應中稱“貓猴和諧共處”,這一說法也與網傳動物園視頻和網友所了解的事實大相徑庭,反而引發了網民的質疑聲量不斷加劇,最終引發全網對昆明動物園的指責和不認同。
因此,動物園一是需要加強管理水平并提高動物的福利水平,使其在動物園中過上更健康、多樣化和有趣的生活;二是此次輿情風波也要求動物園反思自身輿情應對的問題,從中總結經驗,提高自身輿情風險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