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研判丨近期網紅“翻車”系列事件輿情關注及研判
近幾個月來,接連發生數起網紅“翻車”事件,如擁有近2500萬粉絲的抖音網紅“聽泉鑒寶”涉嫌學歷造假、因記錄東北農村生活迅速躥紅的生活類博主“東北雨姐”被曝虛假宣傳及毆打打假博主等,均引起不小的輿論風波。
這些網紅倒下的原因各不相同,但背后存在著某些共性的“雷點”,暴露了一些共性的受眾心理。同時,我們應關注到網紅“翻車”系列事件帶來的輿情風險并加以警惕。
01
網紅博主頻頻“翻車”/Boryou
1
鑒寶主播“聽泉鑒寶”
涉嫌學歷造假事件 /
“聽泉鑒寶”為抖音平臺一擁有近2500萬粉絲的文物鑒定博主,10月初,有網友針對其抖音賬號顯示的學校信息“北京大學”提出質疑。
10月9日晚,“聽泉鑒寶”在直播間宣布將短暫停播,針對網絡質疑,他通過小號“國博文物總店”發布視頻喊話稱,希望網民別太關注自己的“互聯網身份”,表示自己只是一個普通人,直播是為了給網民提供一些情緒價值。
據“封面新聞”10月12日報道,“聽泉鑒寶”的抖音實名認證信息為丁祥栩,12日該賬號的學校信息已由此前的“北京大學”改為了“女子中學”,同時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有關人士表示,未曾有過名為丁祥栩的畢業生。
10月20日晚,“聽泉鑒寶”自改名為“聽泉賞寶”進行復播,而復播中連線cos女主播,被直播間網民批“忘記初心”后提前下播,導致事件進一步發酵。
2
網紅“小英一家”
送養女孩風波 /
“小英一家”為記錄云南農村生活而走紅的百萬粉絲博主,9月因被網友爆料其涉嫌送養兩個女孩而引發廣泛討論。
9月19日,小英在社交平臺回應稱將直面網民討論的送養女兒事件。
9月21日,小英發布視頻記錄日常生活后停更。
小英在接受“春城晚報”10月17日發布的報道中回應,2018年確實有因家庭經濟困難,將二女兒送給他人撫養行為。不過該報道還引述云南睿信律師事務所李發達律師采訪稱,小英的送養女兒行為屬于民間送養,并不構成犯罪。
至此,該事件雖有了官方定性,但并未能完全消除部分網民對小英一家“重男輕女”以及“賣慘擺拍視頻搞營銷”等質疑。
3
網紅“東北雨姐”虛假宣傳
及毆打博主事件 /
“新重慶”10月21日報道,9月23日,有博主發視頻稱,其購買“東北雨姐”直播間的紅薯粉條并送檢,“發現紅薯粉條中摻入了木薯淀粉,沒有紅薯成分”。此事引起了網民廣泛關注,“東北雨姐”所在地遼寧省本溪市本溪縣隨后組成了由市場監督管理局牽頭多部門參與的聯合調查組,對“東北雨姐”直播間所售的紅薯粉進行封存并送檢。
10月12日調查組得出結論,經查,雨姐傳媒在直播中宣稱紅薯粉條,與事實不符,屬于作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并對雨姐依法進行了處罰。
4
網紅“娟子愛吃”調侃“9·18”事件 /
9月18日,擁有41萬粉絲的網紅“娟子愛吃”在直播期間將“九一八”錯說成“六一八”之后大笑不止,面對直播間網民的彈幕質疑,該網紅在線回懟網友稱自己“沒有上過學”“沒有念過書”“不看新聞”“沒聽說過‘九一八’”,說完還繼續掩嘴大笑。這一系列行為引發了網民的強烈憤慨,其社交平臺主頁隨后被禁言,視頻平臺也中斷了直播,并永久封禁了該賬號。
02
背后的共性原因分析 /Boryou
公開挑戰公序良俗 /
眾多網紅“翻車”事件中,最為直接的原因之一就是,網紅行為直接挑戰了一般意義上的公序良俗,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最為徹底的“翻車”方式。
比如“東北雨姐”售賣不含紅薯成分的紅薯粉并出手毆打維權人士,直接觸犯法律,“娟子愛吃”則在直播中調侃“九一八”,被網友批評后依然我行我素,以自己“沒讀過書”為借口逃避指責,甚至托詞為“自己不是中國人”,這不僅是主播個人常識和職業素養的缺乏,還直接觸及了中國人心中的那條不能越過的紅線,沉重的“九一八”數字,背后承載的是中華民族一段屈辱和反抗的歷史,不應成為任何人隨意調侃的對象。
同樣,小英事件中引起輿論震動的送養爭議,也涉及對“兒童權益”“男女平等”等公序良俗的挑戰。
人設和現實的沖突 /
網紅的個人人設往往是其能爆火的重要原因之一,互聯網上時起時落的紅人們,早已不是單靠內容殺出重圍,個人形象的販賣同樣是吸粉利器。
以“小英一家”為例,記錄農村生活這一賽道上的博主不勝枚舉,但小英之所以能夠吸粉數百萬,離不開其在互聯網上展示的“人設”,“貧困的家庭、不負責任的丈夫、淘氣可愛的孩子、消瘦的老牛以及勤勞且常常語出驚人的她”,種種要素疊加勾勒了一個貧困、樸實但樂觀、不屈的農村女性形象,對于常年生活在城市中的年輕受眾來說,小英的形象是區別于他們日常的某種“奇觀”,但是在“送養”及涉嫌“擺拍”等爭議傳出后,這一形象瀕臨破碎,觀眾意識到此前投射在小英身上的善意和同情兌換的是某種欺騙,擁躉就可能倒戈為討伐者。
網民的期待與違背 /
網絡博主與其受眾之間存在著某種微妙的默契,多數網民總是期望他們關注所關注的博主能一直維持自己當初喜歡上他們時的形象和風格,而許多博主為了迎合受眾喜好也會遵循這一模式,但是當一些迅速躥紅的博主,通過流量變現已在短期內身價倍增,一邊守著可觀的財富一邊卻要維持原先的形象或者深層價值觀,以讓自己不被冠以“忘記初心”或者其他人性之惡的指責。
這很難不讓視頻內容滑向成某種“表演”,“聽泉鑒寶”事件中除了學歷造假的質疑,網民還有很多對他直播內容“變質”的聲討,比如原本的文物鑒賞中不時混入“擦邊”的軟色情內容,以及該賬號一直號稱公益鑒寶,但是“聽泉鑒寶”抖音商城的售出商品已達7萬余件,同時,企查查官網顯示,丁祥栩目前名下共關聯了4家企業,均為存續狀態。流量變現無可厚非,但是當千萬粉絲級別的大網紅受到群眾質疑時,那句“不要太關注我的互聯網身份,我只是個普通人”似乎就失去了反駁的力度。
03
相關輿情風險分析 /Boryou
01
超大影響力造成社會引導危機 /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最新統計報告,截至2024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接近11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到了78.0%,專業的移動互聯網商業智能服務商Quest Mobiles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3月,抖音月活躍用戶已達到7.63億,且人均單日使用時長1.92h,在這個龐大的數據基數下,互聯網頭部博主動輒成百上千萬級別的粉絲量已成常態。這意味著個人言行就能直接造成大范圍的社會影響。
加之直播、短視頻這種媒介形式本身的下沉屬性,使得網紅們在網絡空間中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會成為深植于受眾心中的觀點或者成為他們模仿的對象,而當網紅呈現的價值導向出現問題時,一些獨立思考能力不強的觀眾可能就會受到負面影響,給社會正面價值引導帶來壓力和危機。
02
加劇受眾對網絡博主的信任危機 /
網紅頻頻“翻車”,尤其是頭部網紅的“翻車”,無疑會極大消磨受眾對網絡創作者的信任感。
無論是“學歷造假”質疑、“擺拍賣慘”爭議還是直接欺騙消費者的帶貨虛假宣傳,這些風波帶給受眾關于網紅的負面印象不會輕易消失,也使得他們以后再面對其他的內容創作者時將會抱持著更多的質疑,原本真實情況可能會被質疑為虛假,使得認真做內容的博主更加難以“出頭”。
另一方面,電商直播帶貨中,頻繁的虛假宣傳事件被曝,難免會使消費者對這一行業加深負面印象,進而影響其他商家和消費者的正常利益,不利于這一新興經濟形式的向好發展。
03
引發受眾對于行業監管質疑 /
當受眾情感或者切身利益受到損害時,除了控訴博主本身外,還可能轉向對于監管部門的質疑,比如對于平臺監管不力的指責,對于現行法律法規的攻擊等。
一方面這些聲音可能會促進相關制度和規定的完善,但是若受眾在憤怒之下一味訴諸情感和非理性的聲音,那將會擾亂互聯網的討論氛圍,掩蓋事件暴露的真正問題。
同時不排除嘈雜聲音下出現矯枉過正的情況,平臺為了杜絕某些可能出現負面情況及用戶質疑,可能會出臺采取某些“一刀切”的措施,過分收緊內容監管和審核的尺度,這對于創作者來說是收窄了創造空間,加大了創作難度。這不利于平臺內容的百花齊放,而尺度的收緊則可能會招致另外一些反對聲音,形成惡性循環。
04
對策建議 /Boryou
一是直播及視頻平臺應探索科學的監管機制,避免“一刀切”的管理方式,如當加強對主播準入的篩選及日常管理和培訓,建立信用評價體系和黑名單制度,對違規主播進行懲戒等;
二是需要在現有法律法規如電子商務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基礎上,進一步細化和明確直播電商領域的法律規定,特別是對直播中出現的虛假宣傳、假冒偽劣商品等問題進行明確規定,提高違法成本;
三是通過教育和宣傳提高受眾的媒介素養以及作為線上消費者對直播電商中潛在風險的認識,增強受眾對于虛假內容、虛假宣傳的識別能力,提升自我權益保護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