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輿評丨網紅張詩堯秋招直播引發熱潮,大學生爭當“搖子”背后的就業市場透視
近日,張詩堯為了組織一場百人青海搖活動,開啟了線上面試活動,吸引了大量大學生的積極參與,被網友們戲稱為“社會搖秋招”。為了活動順利且高質量的完成進行人才選拔,張詩堯與職業招聘平臺BOSS直聘合作,開啟了線上“人才選聘”,因此不少大學生紛紛參與,同時#張詩堯青海搖面試#等話題火上快手熱搜,紅網、藍鯨財經、觀察者網等相關媒體進行報道。
01
輿情趨勢 / Boryou
根據博約新媒體大數據輿情監測中心數據,自11月25日24時至12月6日8時,全網共監測到相關輿情信息共計5483萬條,互動聲量達31.5萬,覆蓋抖音、快手、今日頭條、微博等多個平臺,快手話題#張詩堯boss直聘##張詩堯青海搖面試##張詩堯開啟青海搖校園嚴選#等多個話題引發熱議。
1、輿情走勢分析

輿情走勢圖
通過輿情走勢圖可知,相關話題自11月26日起張詩堯青海搖面試話題升高而升高。12月1日輿情聲量攀升至最高,張詩堯青海搖面試相關信息傳播量為3330條,隨著大學生參與人數的減少話題而下降,但仍有一定討論度。
2、信息來源分析

信息分布比例圖
從信息分布情況看,監測時間段內,監測到總信息5483條,視頻是主要傳播平臺,共4889條(占比89.16%),其次是客戶端467條(占比8.52%)、微博47條(占比0.86%)、微信36條(占比0.66%)、網站27條(占比0.49%)、互動論壇17條(占比0.31%)。
3、關鍵熱詞

關鍵詞云圖
據關鍵詞云圖顯示,本次輿情事件“青海”“直播”“秋招”“挑戰”“boss直聘”“大學生”等關鍵詞受到廣泛關注。
02
輿論觀點 / Boryou
網民觀點
1、部分網友認為在當前時代考985不如跳“社會搖”。
新浪微博用戶@過期魔法少女小圓臉:早8晚9的007社畜我本人工資并沒有比人家高多少,這么多年我過得都是什么日子,從讀書到工作都努力,從開始到現在都毫無意義。
新浪微博用戶@林無隅ya_:所以本科高不高低不低的,到底有什么用。
新浪微博用戶@我就是火1981:1000個985畢業生和1000個社會搖放在一起比較,哪個成功幾率大?
2、部分網友認為真正有責任感的網紅不會嘲諷大學生就業難,而是提供就業崗位。
今日頭條@青禾1sui:其實挺好的至少增加了就業崗位,關于世界500強?根本就不重要
網易新聞@dule5qm6vinw:搖花手也能搖出未來,努力的人總會發光!
抖音用戶@楊枝甘露八分糖【國足足球版】:真正的網紅:BOSS直聘。
3、部分網友認為當前大學生應該脫下孔乙己的長衫,正視學歷的貶值。
新浪微博用戶@奇知貝勒爺愛蛋蛋2代:人家想要好工作要點好待遇說人大學生脫不下孔乙己的長衫,人家真脫了吧,又不讓人脫,就非得讓人當牛做馬穿短衫吃糠咽菜開心。
新浪微博用戶@口袋魔鬼:大學生是天之驕子的思想包袱該放下了。
新浪微博用戶@院子里的流浪貓:什么叫如什么叫不如?學歷是唯一衡量標準么。
媒體觀點
1、紅網:張詩堯“秋招”背后的社會現象透視。
大學生爭當“搖子”參加張詩堯秋招這一現象,不僅揭示了當前社會的深層次問題,也為我們提供了一些啟示和思考。首先,我們應該加強對就業市場的監管和調控,為年輕人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和創業支持。其次,我們應該加強對網絡文化的引導和管理,促進網絡文化的健康發展,為年輕人提供一個更加積極、健康的網絡環境。同時,我們也應該加強對年輕人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引導,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和就業觀念,增強他們的自我認知和自我管理能力。只有這樣,才能讓大學生在追求夢想的過程中不迷失自我,為社會的繁榮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2、觀察者網:成功不應該只是流量的代名詞,而應該是更加多元化的、包容性的。
當下社會衡量個人價值的標尺,是不是已經嚴重失衡,到了必須重新校準的時候了?無怪乎現在的年輕人滿心迷茫,站在人生岔路口不知所措,一邊是傳統求學路漫長艱辛、回報微薄,另一邊卻是網紅賽道“躺著賺錢”“一夜暴富”,這般魔幻場景,實在是讓人唏噓。我們不能否認社會搖背后的積極意義。它讓小鎮青年們賺到了錢,找到了屬于自己的舞臺和歸屬感,提供了慰藉和釋放的渠道。但也應該警惕,在一個健康的、良性的社會里,成功不應該只是流量的代名詞,而應該是更加多元化的、包容性的。
03
輿情總結 / Boryou
網紅張詩堯借助“秋招”活動成功吸引了媒體的目光,眾多大學生化身“搖子”,競相加入“堯家軍”,此現象深刻揭示了當前社會就業形勢的嚴峻性。
隨著高等教育規模的擴張,大學生群體日益龐大,就業市場已趨近飽和狀態,眾多大學生面臨“畢業即失業”的困境。根據智聯招聘發布的《2024大學生就業力調研報告》,2024年大學生就業率僅為55.5%,與去年相比下降了2個百分點。更令人擔憂的是,預計2025年將有1222萬大學生步入就業市場,而就業市場的改善并未與就業人數的增長同步,這迫使部分大學生將目光投向網紅行業。這一現象不僅凸顯了就業市場的嚴峻挑戰,也反映了當下社會對成功定義的單一化,部分人群過早地追求名利和地位,可能導致他們忽略了理想與信念的重要性。
此外,該事件還警示我們,政府需加大對就業市場的調控力度,積極創造更多就業崗位,為大學生提供更多就業和創業機會。同時,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就業觀,鼓勵他們追求多元化的人生目標,以實現個人價值與社會發展的和諧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