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輿評|如何看待農夫山泉創始人鐘睒睒炮轟今日頭條和算法?
大家好!文章分為四個部分,敬請瀏覽!
一、鐘睒睒的“兩個面孔”
二、鐘睒睒加劇了“兩個輿論場”的撕裂
三、鐘睒睒對于算法的觀點是對的嗎?
四、首富或許制造了一個網絡新梗:綠瓶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日,農夫山泉的創始人鐘睒睒幾段言論在網絡上流傳較廣,尤其是他對今日頭條平臺和算法的抨擊引發較大關注。
值得關注的是,鐘睒睒炮轟算法是在20日,國家四部門在24日聯合開展了“清朗·網絡平臺算法典型問題治理”專項行動,針對算法的部分弊端展開了治理。表面看起來是鐘睒睒的炮轟引發了行動,但是細看專項行動文件的簽署日期是11月12日,看來是純屬巧合。但是事件會帶來較大的想象空間。
鐘睒睒希望今日頭條和創始人張一鳴向他道歉,原因是平臺的算法給他帶來了巨大傷害。在今年二、三月間的成為網絡主角之后,他一直將自己視為受害者。
此外,他還炮轟了拼多多、企業家帶貨等現象。由于他話題涉及的對象都是當下中國最受關注的平臺、算法、直播等,他本人又是首富,因此一時引發轟動也是可以想見的。
鐘睒睒的言論,從他的立場來說有道理的,畢竟他是負面網絡流量的受害者。
但是從網絡輿情的角度分析,能夠看出更為豐富、更為復雜的東西。我就此給大家解讀一下。
一、鐘睒睒的“兩個面孔”
鐘睒睒現在是以兩種面孔出現于公眾面前的。一個面孔是呈現于現實社會、尤其是主流社會中的,另一個面孔是存在于網絡社會里、尤其是網民心目中的。
前一個面孔是正面的積極的,是個企業家形象;后一個面孔卻是負面的消極的,是在中美競爭大背景下,和“潤”高度相關、愛國面孔可疑的富豪。
具體而言:
在現實社會里,他是個著名的民營企業家,中國首富,創造了巨大稅收、就業和社會財富,是傳統輿論中的正面積極人物。在助農富裕過程中,他做出了大量積極工作,也獲得了官方的各種肯定。
但是在網絡上,在規模巨大的網民的心目中,他對于社會的貢獻已經被漠視了,網民只記住了他是一個因為兒子國籍問題引發了激烈爭議的企業家,一個即將把財富帝國傳給“外人”的企業家。
群體情緒的特點在于,只需要一個負面的標簽,就足以抹煞多數正面的印記。這就是群體情緒的威力,和不可思議之處。鐘睒睒即便在現實社會中獲得了足夠的正面評價,也有官方輿論的蓋戳認定,但是因為在愛國主義這個涇渭分明的原則問題上冒犯了網民,掉入了一個輿論陷阱,從而被為數眾多的網民打上了一個負面的標簽。更何況,網絡輿情本來就是作為官方的、現實社會的對立面而出現的,現實社會的正面評價不影響網絡輿情的發酵。
尤其在網民群體對于資本的看法發生反轉、中美發生激烈國運碰撞的最近幾年,網民強烈的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激情被徹底引爆,他們戴著強烈的意識形態濾鏡看待社會名人和企業家,以及領導干部,任何一點不符合愛國主義預設框架的行為,都會被冠以意識形態風險的帽子,從而被網民“監視居住”。鐘睒睒輿情的爆發,正是撞到這股網絡輿論和網絡民意的槍口上。
或許有人說,現實社會對于鐘睒睒的正面評價,主要來自官方為代表的主流社會,而網絡社會對于鐘睒睒的負面評價主要來自網民群體,尤其以中低收入群體為主,而且前者大多是理性的,后者更多是非理性,因此大可對后者進行忽略。
但是問題在于,后者是一個巨大的群體,在線上是網民,在線下是消費者,如此規模,放在哪里都是不容忽視的群體力量。所以大家就可以理解,在輿情爆發后,網民用腳投票,農夫山泉包裝水業務上半年大降了18%還多,網民的圍攻一直令鐘睒睒倍感困擾,并在今天演變為鐘睒睒對于各大平臺的聲討和宣戰,戰火和戰場,一舉擴大了。
由此可見,線上問題、網民問題,才是最令鐘睒睒耿耿于懷、內心難安的問題。
二、鐘睒睒加劇了“兩個輿論場”的撕裂
由于現實和網絡、官方和民間,常常存在“兩個輿論場”現象,就是兩種輿論不同步的現象?,F實社會遵循權力和利益的法則,并且常常是官方觀點占據主導;網絡社會遵循弱者正義和群體情緒的法則,常常是網民觀點占據主導。這使得“兩個輿論場”經常出現不能合拍、乃至觀點沖突的現象。
近期曝出熱點新聞的鐘睒睒,由于線上和線下的評價迥異,使之成為線上、線下兩個社會撕裂的標志性人物,并且加劇了兩個輿論場的沖突。
由于他是民營企業家,也因此受到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的重視。今天在經濟社會發展不景氣的時候,扶持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成為一種政策導向。央視在引導社會輿論、試圖為民營企業家營造一個良好的營商環境的時候,對鐘睒睒進行了專門訪談,時長也破了歷史記錄,但是效果如何,依然存疑。因為從眾多網民的留言看,網民不光沒有改善對于鐘睒睒的負面印象,反倒遷怒于央視,認為央視為鐘睒睒“洗白”。而且,今天鐘睒睒依然對于網絡言論抱以憤怒,可見網絡環境并未改善多少。
可以說,正是由于網民的群體情緒依然存在,這就導致所有為農夫山泉和鐘睒睒改善營商環境的努力,效果大打折扣。因為網絡輿情和網絡輿論的主體是網民,只要他們的群體情緒依然是敏感的、帶電的,就意味著涉及到農夫山泉及其創始人的網絡輿論就會是負面的、抵觸性的。央視和官方出面也無濟于事。這反過來也證明,改善營商環境的鑰匙掌握在農夫山泉及其創始人自己的手里。
由于他只將自己看做受害者,而忽視網民對于國籍問題的嚴肅關注,致使他和網民群體一直處于嚴重的對立、對峙狀態。彼此都不打算放過。在央視訪談中,主持人給了他一個機會,希望就此給出一個滿足網民訴求的說法,但是他輕描淡寫的說法,未能服眾。在江西,媒體就此再次提問,但是他依然未能自圓其說。
應該說,這是一個“刺”,橫在網絡輿情之中,也橫在雙方之間。雙方都如鯁在喉,也難以握手言和。
三、鐘睒睒對于算法的觀點是對的嗎?
鐘睒睒炮轟今日頭條和算法機制,認為頭條長期以來容忍一些攻擊性的謠言存在,并進行了流量鼓勵,因此他期待頭條及其創始人向他道歉。
談起今日頭條和算法機制,是個異常復雜的話題。當話題涉及到一個擁有數億用戶的平臺的時候,我們其實就是在談一個社會公器和社會問題。無數個天才程序員試圖向社會營銷和推廣他的APP,但是成功的僅是極少數,成長為今日頭條這樣平臺的更是少之又少,放眼世界,或許就這么幾家。這就涉及到資本、商業、權力、國民性的博弈問題。勝出者總有理由,在這一點上,“存在即合理”的哲學思想反倒具有解釋力。尤其是一個曾經野蠻生長的技術,它的背后肯定不僅僅是技術的原因,而是社會因素。即便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只能處于政府和社會以及輿論的監管之下,不斷改進,正如美國的Facebook和Twitter,被認為導致了不少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但是也只能在資本、權力、輿論之間,不斷調適和社會各方的關系,以獲得各方各自妥協、尚能接受的發展。巨大的平臺在順應時勢成長起來之后,出現巨大陰影也是必然事情。
算法的背后,是技術對于人性的駕馭和加持。一旦大規模無約束地應用,如同“虎兕出于柙”,會放任人性中的灰暗面,而傷害社會的正能量。算法在中國社會出現之初,就引發了社會各方尤其是監管部門的關注,進而嚴陣以待,嚴加管束,但是依然獲得了大發展,并且一路高歌,出現了影響更大的短視頻,并推出了抖音的國際版Tik Tok,獲得了國際影響力,反倒本身成為中國出海的軟實力象征了。
再回到算法本身,它營造了信息繭房的現象,并在社交軟件的時代,兩者一起以技術之力,促進了社會分化、觀念撕裂現象的出現,并加劇了流量社會的負面效應,應該說,算法對于中國社會的影響是巨大的,尤其在當下,群體情緒一直是個不穩定因素,又在算法加持下,經常爆發為重大輿情??梢哉f,對于算法的監管,一直就是主管部門工作的重點內容,而且一直沒有放松。
但是問題在于,當今天中國面對的問題從國內問題為主,又上升到了中美博弈的國際問題的時候,平臺的作用被放大了。平臺的技術力量和資本力量被賦予了國家使命,在人工智能、國際傳播等領域需要承載參與國際競爭、爭奪國家話語權乃至影響未來國運碰撞勝負的重任。這就使得人們考察評價平臺的視角,變得復雜而多元了。
但是對于中國來說,國內的問題才是第一位的,內憂的壓力或許大于外患的壓力。這使得對于算法的約束和規訓,一直是個社會關注重點。今天四部門再次啟動針對算法典型問題的治理,不過是個例行巡視,效果如何,還有待觀察。更多的時候,政治宣示本身就是治理手段,就意味著態度和價值觀,如果反復宣示,就是一種堅定的權力意志。
說了這么多,實際是想說明,鐘睒睒對于算法的抨擊,不是個新話題,由于他感受到了算法的威脅,所以才從個體的角度出發進行抨擊。
但是復盤他的遭遇和受到的攻擊,能夠看出他批評算法的出發點是因果顛倒的。
應該說,是網絡首先出現了大量針對他的不滿情緒言論,然后平臺算法或許加劇了這個現象。將平臺出現的大量的負面言論歸咎為平臺和算法,有點本末倒置之感。
很顯然,鐘睒睒大概率陷入了“頭條繭房”,就是由于過度關注自己的信息,反倒觸發算法機制,將網絡海量一般的負面信息吸引過來,排山倒海,濁浪排空,自己經常被負面信息淹沒到難以呼吸。忽視類似信息,反倒有利于降低傷害程度。
鐘睒睒可以就一些負面的攻擊性信息,向平臺進行投訴舉報,但是如果希望平臺將全部負面信息,甚至將網絡輿論、網絡輿情進行重置,這是幾乎難以完成的任務。畢竟里面很多言論都是網民心聲,也是一種發聲的權利。
今天所說的平臺的“避風港”原則,簡而言之就是平臺接到權利人侵權投訴后,應當毫不遲疑地刪除相關鏈接,否則就要承侵權責任。這是平臺、用戶、技術倫理、法律、權力多方之間經過反復博弈之后才取得的一個“最大公約數”原則。鐘睒睒問題并非新問題,解決的路徑也大概率遵循此原則。
問題還在于,即便今天中國社會對于算法機制的整體看法是復雜而敏感的,但是由鐘睒睒這個敏感人物率先站出來進行炮轟,也部分地喪失了合理合法性。因為網民傾向于認為他是為自己辯護而批評算法的,并不見得是站在公眾利益的立場來批判的,更談不上是出于愛國主義。當相當數量的網民持有相同或者類似觀點的時候,那就是個不容忽視的網絡輿論。
四、鐘睒睒或許制造了一個網絡新梗:綠瓶水
鐘睒睒的矛盾之處在于,既要維護自己的權益,由此抨擊各大平臺和算法,又要借助公眾人物身份,吸引媒體聚焦,來推廣自己產品,打壓對手產品。這就導致了一個角色的沖突,也帶來了風險。
比如此次談到農夫山泉推出的綠瓶純凈水,就成了一個最大的邏輯漏洞。
一方面,他說是“一氣之下”推出的,另一方面,又說長期喝這種水肯定是不好的,這就導致了前后矛盾,令人無所適從。一位健康博主還舉報了綠瓶水,說既然已經知道其長期飲用有害于健康卻依然推向市場,涉嫌忽視大眾健康。
農夫山泉推出的綠瓶純凈水,本身就是一個異常尷尬的產品。一方面推向市場是了提振包裝水的業績,順便擠壓對手市場;另一方面,在今天又說長期飲用不好,更加凸顯了產品定位的問題。
綠瓶水如同一個雙刃劍,打壓了對手,也傷及了自身。它可能成為一個網絡新梗,成為網民吐槽農夫山泉的一個證據。
綠瓶水還一舉關聯到了競爭對手,引發網民聯想,而此競爭對手在網民心目中,是一直作為農夫山泉和鐘睒睒的對立面出現的,代表了網民較為正面的網絡觀感。綠瓶水成為一個鏈接,將競爭雙方鏈接起來,網民對兩者的不同觀感,一目了然。
由此觀之,綠瓶水被鐘睒睒拋出來,本意吸引關注,不料反倒成為一個異化的傳播標簽,導致了較大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