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城市形象傳播力指數報告(2023)
在全球化與信息化交織的時代背景下,城市形象的傳播已不僅僅是地區發展的軟實力象征,更成為推動區域經濟增長、文化交流、集聚資源和提升競爭力的關鍵因素。城市形象,作為城市對外展示的一扇窗口,能夠直接反映城市的綜合實力、文化底蘊、精神風貌和發展潛力,影響著國內外投資者、游客和各類人才的流動與選擇。一個鮮明、積極、向上的城市形象,不僅能夠增強城市的影響力和競爭力,更有助于吸引外部資源,促進本地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為全面了解2023年安徽省16個城市的形象傳播力情況,安徽大學輿情與區域形象研究中心、全域認知與國際傳播安徽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實驗室、安徽博約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機構基于定量與定性相結合,兼顧動態指標與靜態基數的評價體系,從城市主流媒體關注度、社交媒體熱度、城市品牌與創新力、傳播渠道建設、輿情情感和負面輿情事件六個維度(一級指標)進行評價,聯合發布《安徽省城市形象傳播力指數報告(2023)》,量化分析安徽省16個城市形象傳播力現狀,為推動我省城市形象傳播工作創新發展提供參考。
一、數據采集與分析方法
評估基于博約科技大數據系統采集各城市相關的傳播數據,采用文本挖掘、情感計算等方法,并結合專家打分進行統計,數據采集時間范圍為2023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在指標計算上,采取等級賦分制,根據各城市在每項指標中的排序進行賦分,賦分范圍為(40-100分)。最后將每個子指標體系得分乘以相應權重的加權平均分相加,得到城市傳播力總分,并進行排序。
二、指標體系
指標體系中,共有六個一級指標。其中一級指標(1)主流媒體關注度的二級指標包括央媒報道數量(0.4)、央媒新媒體報道量(0.3)和百度媒體資訊指數(0.3)。一級指標(2)社交媒體熱度的二級指標包括微博平臺城市話題閱讀量(0.15)、抖音平臺綜合指數(0.2)、今日頭條平臺綜合指數(0.2)和微信指數(0.2)和社交媒體熱搜事件數量(0.25)。一級指標(3)城市品牌與創新力的二級指標包括安徽百強企業數量(0.2)、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數量(0.15)、城市知名品牌數量(0.15)、4A級以上景區數量(0.2)、舉辦的全國性活動數量(0.1)和入選科技部城市創新力百強榜名次(0.2)。一級指標(4)傳播渠道建設的二級指標包括城市主流媒體傳播力(0.5)和城市政務新媒體傳播力(0.5)。一級指標(5)輿論情感力是計算城市信息內容情感正負面情況進行排序得分。一級指標(6)負面輿情事件情況,根據有無重大負面輿情事件進行評分,如沒有重大負面輿情事件,該項滿分。如有重大負面輿情事件,由專家進行評級,酌情減分。
三、安徽省城市形象傳播力指數報告分析
(一)城市形象傳播力指數總榜
根據評價指標體系得分,合肥、蕪湖、黃山、阜陽、六安、滁州、蚌埠、馬鞍山、亳州和安慶位列全省城市形象傳播力指數前十強,16個地市平均傳播力指數得分為70.82分。合肥以82.77綜合得分排名全省第一,蕪湖以80.27分緊隨其后。作為安徽發展的“雙子星”,合肥和蕪湖一直是安徽省最為重要城市名片,兩座城市形象對外傳播能力處于省內“排頭兵”的位置,彰顯城市的性格和氣質,做到了既有 “里子”又有“面子”。

圖1 傳播力指數TOP10
在唱主角的“大城”合肥、蕪湖之外,六安、滁州、蚌埠、馬鞍山、亳州和安慶等中小城市不斷提升城市的“硬核”實力和能級,打造宜業、宜居、宜游的環境。注重城市文化的挖掘與傳承,利用各種媒體平臺,積極宣傳城市的特色、優勢和魅力,城市傳播內容更接地氣,敘事風格更貼近用戶。通過舉辦各類國際活動、文化交流等方式,增強城市的影響力和吸引力,城市的形象得到了顯著提升,為城市的持續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1.合肥排名第一,引領城市形象傳播新風潮
合肥市以82.77分位列全省第一,在四個一級指標中位列第一位,充分體現了合肥市在城市形象塑造和傳播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效。近年來,合肥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加速布局,熱核聚變、量子計算、人工智能等一批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前沿科技成果相繼問世。在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生物醫藥等產業技術領域取得一批重要突破。城市孕育產業,產業驅動城市,一批在國內產業鏈最完整的、規模最大的產業集群正加速崛起。2023年8月5日,英國《經濟學人》雜志刊發長篇評論文章,深入分析中國安徽省合肥市的城市發展路徑,稱“合肥模式”是城市經濟發展的最重要動力,并為中國其他城市發展提供實踐范例。創新已成為合肥最大標識、最大動能和最大潛力,涵養“科里科氣”的城市氣質,助力合肥城市形象“出圈”“進位”。
此外,合肥市利用駱崗機場舊址,以城市更新的手法,活化利用老建筑,在城市中心區域建設了占地12.7平方公里的城市中央公園——駱崗公園。自2023年9月開園迎客以來,這里已成為網紅旅游景點和嶄新的生態地標。在駱崗公園成功舉辦的第十四屆中國(合肥)國際園林博覽會成為集聚生態文明、城市活力的綠色引擎。據高德《十一出行報告》顯示,合肥駱崗公園上榜國慶假期熱門景區TOP20。國慶當天,合肥園博園接待人數約40萬人次,進入中國景區單天的前十名。9月20日,以“智造世界·創造美好”為主題的2023世界制造業大會在合肥召開,也讓合肥成為制造業的“流量中心”,感受中國制造發展新氣象和中國制造的安徽力量。

圖2.央媒有關合肥報道內容詞云圖
2.蕪湖位列第二,蕪湖“汽”勢助力蕪湖起飛
城市傳播力指數榜中,蕪湖市以80.26分位列全省第二。蕪湖與合肥一直被稱為安徽省“雙核”城市,也是省內地市中在全國具有較高影響力的城市。作為省域副中心,蕪湖市一直著力提升產業、創新、融通、人才、服務等5個層級,打造“蕪湖制造”“蕪湖服務”“蕪湖科創”“蕪湖消費”“人民城市建設”等品牌,推動城市形象傳播。
提到一座城市,除了自然和人文景觀,這座城市的知名企業往往也是重要符號。奇瑞集團 2023 年銷售汽車 188.1 萬輛,93萬輛奇瑞汽車揚帆出海,連續21年位居中國品牌乘用車出口第一,2023年營收沖刺進入世界500強,一旦這一目標達成,標志著蕪湖將擁有兩家世界500強企業。奇瑞,一個足以帶動城市“出圈”的品牌,與蕪湖這座城市沐光同行,成為最閃耀的城市名片。“暢聊早餐會”也成為蕪湖親商“新名片”,堅持頂格傾聽、頂格服務、頂格推進,讓城市的精神、面貌、氣質顯著提升。

圖3.央媒有關蕪湖報道內容詞云圖
3.黃山、阜陽緊隨其后,中小城市也有自己的“出圈之道”
黃山與阜陽分別是皖南和皖北兩座最具代表性和標識性的城市,在城市傳播力指數榜中,黃山以79.19分排名第三,阜陽以0.03的差距位居第四。黃山是享譽世界的中國名片,《安徽省“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提出將黃山打造成為引領安徽旅游走向國際、實現安徽省旅游產業國際化發展和建設安徽國際知名旅游目的地的橋頭堡。加強城市傳播能力建設,是高標準打造生態型國際化世界級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的題中之義。黃山的迎客松過去幾十年來一直是中國對外交往的名片,而今黃山這座城市已將“國際會客廳”錨定為自己的城市定位,近年來,多場中國主場外交先后成功舉行,推動著黃山城市再進階。
阜陽是安徽的工業重鎮、皖北的龍頭城市,客觀來說,輿論場中長期存在著對阜陽的“刻板印象”,傳統農業大市、制造業欠發達、勞動人口外流等,多起烈度較大的輿情事件也讓阜陽也成為“輿情大市”。近年來,阜陽市緊緊抓住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機遇,著力塑造出“上進生”的嶄新形象,實現了實力與魅力的雙提升,逐步形成了與皖北全面振興排頭兵、安徽重要增長極相匹配的美譽度和軟實力,為皖北全面振興不斷注入“阜陽動能”。
伴隨著傳播格局和生態的不斷變化,中小城市“出圈”方式也正悄然改變,講好故事與情感共振成為城市“出圈”的內在邏輯。影視、美食、旅游、娛樂休閑、民俗風情、網紅打卡等成為中小城市“出圈”的“新法寶”,抓住社交媒體紅利,提升城市的“能見度”,中小城市也有機會成為“頂流城市”。2023年4月,一部影視劇《長月燼明》一夜之間帶火了蚌埠市,“5.1假期”前往蚌埠的火車票一票難求。蚌埠市相關部門也積極推薦蚌埠的景點和美食,制作一系列宣傳片和海報,推出最新的旅游線路,帶動城市“出圈”。城市形象傳播已從單向的傳播模式轉為網民自下而上發起,多種力量協同推進、同頻共振的多元共建的新模式。
(二)城市形象傳播力指數部分二級指標解讀
1.主流媒體關注度
城市形象是“通過大眾傳媒,個人經歷、人際傳播、記憶以及環境等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大眾傳媒的塑造是城市形象的重要來源。在二級指標“主流媒體關注度”中,合肥以18.2分排名第一,黃山、蕪湖、淮南和阜陽分列第二至五位。中央級媒體作為主流輿論引導的定盤星和壓艙石,在城市形象塑造和傳播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中央主流媒體的多維度、廣角度報道,城市的特色、優勢和魅力得以充分展現,進而形成強大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讓城市成就、城市經驗、城市發展能夠被更多主流人群“看見”。

圖4. 主流媒體關注度排名TOP10
2.社交媒體熱度
社交媒體是城市形象傳播的重要工具,尤其是短視頻平臺為城市傳播提供了被看見的“新窗口”,助力城市發展頻頻“出圈”,提升城市形象認知。在二級指標“社交媒體熱度”中,合肥依舊以22.75分排名第一,黃山和阜陽分別以21.88和20.08位居第二和第三位。2023年,全省16個地市共343次登上社交媒體平臺熱搜榜(微博、抖音、今日頭條和百度熱搜)。其中,合肥共有151次上榜,黃山和蚌埠以65次、 27次分列第二、第三,集聚大眾注意力,持續提升城市感知能力。

圖5. 社交媒體熱度排名TOP10
3.城市品牌與創新力
二級指標城市品牌與創新力中,合肥市以18.08分位居第一,蕪湖市和馬鞍山市分別以16.19和15.14排名第二和第三位。一座城市擁有較多的知名品牌能夠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引領市場和產業的發展方向,增強城市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創新力是城市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也是重要支撐,為城市形象的塑造提供更加豐富的內涵和支撐。
近年來,科技創新已逐漸成為合肥最大的標識、最大的動能和最大的潛力,建成了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在科技部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發布《國家創新型城市創新能力評價報告2023》中,合肥躋身國家創新型城市排行榜前10名。2023年,全球知名學術出版機構施普林格·自然在線發布《自然》增刊《2023自然指數—科研城市》,合肥在全球科研城市中排名第13位,較去年上升3位。近年來,合肥科創資源不斷“擴容”集聚,研發投入持續增加,城市創新能級邁上新臺階。合肥著力塑造“科里科氣”城市特質,語義簡潔而又精準概括了合肥的特色和亮點,與城市發展的精神契合度高,辨識性強,在傳遞準確信息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具有網絡語言的特色,“可用性”和話題性強,能快速融入網絡話語體系,突破了各話語圈層間的藩籬,得到廣泛傳播。

圖6. 城市品牌與創新力排名TOP10
4.傳播渠道建設
城市形象的塑造與傳播,既需內生動力,又需外部推動,傳播渠道建設是外界了解一座城市的重要渠道。省內各地市逐步構建了由主流媒體、政務新媒體、商業媒體和自媒體組成,具有廣泛覆蓋面和傳播力的網絡傳播矩陣。在二級指標“傳播渠道建設”中, 合肥、阜陽和滁州位列前三位,得分依次是12.84分、12.39分和12.07分。各個城市加快推進主流媒體深度融合發展,構建開放融合的主流媒體矩陣,通過不斷創新內容生產方式方法,全力構建城市主流媒體新樣態,成為傳播城市形象的主力軍。此外,各地市積極打造一批優質的城市政務新媒體,提升政務傳播影響力。據統計,2023年,全省16個城市市級政務發布賬號共發布約11.7萬條微博,4.8萬條微信推文,微信閱讀量超過2.8億次。
各地市新聞媒體作為輿論“主力軍”,在守好報紙、廣播、電視、新聞網站、新聞客戶端等“基本盤”之外,主動挺進社交媒體的“主戰場”,讓互聯網從“最大變量”變成事業發展“最大增量”,擴大主流價值版圖,擴大輿論引導力。調查數據表明,截至2023年6月,全省16個地市主流新聞媒體共建設運營各類傳播矩陣賬號711個,粉絲總數超過1.17億。其中,運營新聞網站75個、客戶端61個;開通抖音號143個,粉絲數超過6889.4萬;開通微信公眾號169個,累計粉絲數超過2165.5萬;開通官方微博號84個,粉絲數超過1578.5萬。2023全年,全省30個代表性地市級主流媒體微信號共發布推文9.2萬條,閱讀量超過5.65億次。

圖7. 傳播渠道建設排名TOP10
結 語
一個省的對外形象往往是下轄城市形象的總體概括。當前,安徽正處于厚積薄發、動能強勁、大有可為的上升期、關鍵期。全省16個地市正立足自身特色和優勢,抓住機遇,乘勢而上,不斷答新題、交新卷、塑形象,抓住城市傳播從圖文資訊傳播時代進入移動互聯視覺時代的新特征,利用短視頻中城市傳播主體多元、內容豐富、途徑多樣的優勢,為城市形象的發展和傳播創造了新空間,在多個領域頻繁“出圈”“造流”和“引流”,提升城市的可感知性,涌現出了一系列成功的城市傳播案例。
立足“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統攬現代化美好安徽高質量發展大局,需要對各城市發展形象、發展環境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再提升、再塑造、再傳播,更多向外界展示安徽奮進向上、開拓創新、開放包容的良好形象,為正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安徽提升美譽度、爭取主動權、吸引投資者提供強力支撐,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安徽篇章提供更加強大的精神力量和輿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