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輿評丨大量門童粉絲滯留曼谷,災難下偶像與粉絲引發的倫理道德討論
2025年3月28日緬甸7.9級地震導致泰國曼谷震感強烈,原定3月29日舉辦的韓國男團BND演唱會取消。經紀公司KOZ最早刪除取消聲明,后在藝人返韓后重新發布,引發粉絲滯留危機。
3月29日,微博話題#部分門童粉絲失聯##大量門童粉絲被迫滯留泰國#登上微博熱搜。自然災害下,粉絲與明星之間聯系的紐帶出現裂痕,信任危機出現,由此衍生的追星倫理道德也引發社會的廣泛討論。
01
輿情趨勢 / Boryou
根據博約新媒體大數據輿情監測中心數據顯示,3月28日23時至4月16日8時共監測到相關信息10517條,互動聲量達89.84萬,覆蓋微博、客戶端、視頻、微信、網站等多個平臺。監測時間段內,共有182家媒體發布了信息,其中極目新聞、上游新聞、奔流新聞、澎湃新聞等發布的信息量最多,共295條。
1、輿情走勢分析

輿情走勢圖
根據輿情走勢圖可知,從3月28日事件發生開始至3月30日,輿情聲量持續上漲,至3月30日達到峰值。3月31日后輿情熱度有所下降直至逐步平息。
2、信息來源分析

信息分布比例圖
從信息分布情況看,監測時間段內,監測到總信息10517條,視頻是主要傳播平臺,共4785條(占比45.5%),其次是客戶端3044條(占比28.94%)、微博2161條(占比20.55%)、微信405條(占比3.85%)、互動論壇63條(占比0.6%)、網站59條(占比0.56%)。
3、關鍵熱詞

關鍵詞云圖
據關鍵詞云圖顯示,本次輿情中“粉絲”“門童”“泰國”等關鍵詞受到廣泛關注。
02
輿論觀點 / Boryou
網民觀點
1、公司和藝人缺乏擔當,利益至上,漠視粉絲權益
微博網民@毛桃是只貓啊:凈說這些沒有用的[怒],能在泰國開演唱會,肯定能和主辦方或官方有溝通,為粉絲做點什么實際的不好嗎,哪有一跑了之的道理。
微博網民@iiiFu17:不er,誰特么擔心你們了(指那個男團),地震的時候你們感到恐慌不知所措,難道你的粉絲就沒有嗎?因為你的粉絲知道見一面真的不容易 才會千里迢迢的跑去曼谷去見你們 你們也真是好樣的 自己走了 把粉絲扔在曼谷 自己倒是回韓國了 那粉絲們怎么想 現在我看網上說還有好多人在失聯 她們的父母不擔心害怕嗎。
2、災難面前期盼人人平安,明星不是負面情緒的發泄口
微博網民@Yceao:從造謠包機開始就一發不可收拾了,各種造謠撲面而來,然后把事情搞得越來越大,現在只希望在泰的寶寶們平安回國,有些人根本就不是真心的,甚至希望在泰的寶寶出事 好站在道德制高點審判六馬桶
微博網民@_草莓切片_:是的 情緒難受或者脫粉自己罵兩句都可以理解,但不要讓自己也變成惡毒的人了,不值當也不應該,對誰都不要造謠和詛咒
快手用戶@leehan:我想對營銷號說良心才是最重要的!為了那點熱度沒必要丟下良心!我也希望不明白事情真相的網友停下手!有那時間不如多在意還沒回家的同胞!希望還沒安全回到家的豌豆們都平平安安!
媒體觀點
1、封面新聞:門童不只偶像失格更是懦弱自私
災難來得讓人措手不及,出于安全考量取消演唱會,也是因“不可抗力”導致的無奈之舉,情有可原。但是,這個韓國當紅男團及其經紀公司的迷惑操作,卻實在是讓人難以認同。這種只顧自己逃跑,不顧粉絲安危的行為,怎能不讓人心寒?無論是演唱會主辦方還是藝人方面,都表現得極其冷漠和敷衍。有粉絲在機場焦急地用韓語問他們:“我們怎么辦?”,他們也只是低頭匆匆走過,置若罔聞。這已經不只是“偶像失格”了,僅作為普通人而言,都顯得懦弱自私,毫無擔當。
2、瀟湘晨報:多方講述門童粉絲滯留曼谷事件,互助文檔部分信息真假難辨,律師提醒
記者注意到,此次曼谷粉絲滯留事件,部分共享文檔中也存在一定虛假信息,有現場粉絲表示“一些自救帖中的內容存在造假、夸張現象,反倒給被困人員造成了一定心理負擔。”對于這一情況,山東瀛岱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吳震表示,網絡上散播虛假信息的法律后果需根據信息內容、傳播范圍、主觀故意及實際危害后果綜合判斷,可能涉及誹謗罪、編造、故意傳播虛假信息罪、尋釁滋事罪等刑事責任,或承擔名譽權侵權等民事責任,同時可能面臨行政處罰。
3、極目新聞:韓國男團取消曼谷演唱會致粉絲大量滯留,做偶像怎能如此沒有擔當?
災難來得讓人措手不及,出于安全考量取消演唱會,也是因“不可抗力”導致的無奈之舉,情有可原。但是,這個韓國當紅男團及其經紀公司的迷惑操作,卻實在是讓人難以認同。據其粉絲反應,藝人團隊趕在泰國緊急關閉機場前,悄然包機返韓,而主辦方明明已經決定取消演唱會,卻沒有第一時間發布公告,而是猶猶豫豫,發了又秒刪,最終拖到下午5點半才正式發布。這種只顧自己逃跑,不顧粉絲安危的行為,怎能不讓人心寒?“門童”作為當紅偶像團體,在世界范圍內擁有極高人氣,不少粉絲都是提前規劃行程,買機票、訂酒店,帶著對偶像的熱愛與憧憬,從世界各地趕到泰國,有很多還是獨自出行的年輕女孩。然而,災難當前,偶像自己先跑,留下她們在異國他鄉,面臨著余震、治安等多重風險。無論是演唱會主辦方還是藝人方面,都表現得極其冷漠和敷衍,既沒有第一時間宣布退票方案,也沒有提供任何應急措施,有粉絲在機場焦急地用韓語問他們:“我們怎么辦?”,他們也只是低頭匆匆走過,置若罔聞。這已經不只是“偶像失格”了,僅作為普通人而言,都顯得懦弱自私,毫無擔當。
03
輿情總結 / Boryou
此次“大量門童粉絲被迫滯留泰國”事件引發的輿情浪潮,本質上是道德倫理與明星粉絲經濟矛盾的集中討論。在自然災害面前,“門童”所代表的藝人及公司處置失當,致使大量粉絲滯留國外,嚴重損害粉絲信任,而復雜的安全因素也引發公眾對明星與粉絲行為的廣泛探討。
我們需要意識到,偶像經濟需平衡商業利益與社會責任,危機來臨時應將保障粉絲安全置于首位。在跨國演出運營中,需完善不可抗力應對條款,建立健全應急協調機制與粉絲權益保障體系。粉絲自身也要增強風險防范意識,同時行業應構建追星風險預警機制。追星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愛護自身安全、理性選擇值得追捧的明星才是追星的重要前提。
此外還應看到,媒體在此次輿情發酵中扮演了特殊角色。部分媒體為追求流量,存在過度夸大、傳播虛假信息甚至制造恐慌性標題的行為,如渲染“粉絲失蹤、死亡”等不實內容,卻忽視國家公布的真實事件進展。放眼當下,如何在追逐流量紅利與恪守新聞專業主義精神之間走好平衡木,已成為媒體生態亟待破解的生存發展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