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輿評丨結婚證不應成為罪犯的免死金牌
2月18日,“寧夏觀察”發文稱:《陜西女子遭丈夫家暴,被灌面湯嗆死一案,將于2月19日開庭審理》。隨后這則消息被《中國新聞周刊》、上游新聞等媒體相繼轉發,吸引大量輿論關注。
經公安機關調查:2024年9月4日,李某春酒后與妻子吳某莉因感情糾紛在其經營的面館發生爭吵,遂對吳某莉使用鋼尺、皮帶、菜刀等工具實施了毆打,后用面湯澆灌并將其拖入鍋中,致其因面湯誤吸入呼吸道致哽死。
2月19日,受害人家屬發聲,希望重判兇手。2月26日,吳某莉弟媳告訴記者,庭審結果目前還在等待法院通知。
01
輿情趨勢 / Boryou
根據博約新媒體大數據輿情監測中心數據,2月18日16時至2月26日23時共監測到相關信息48487條,覆蓋客戶端、視頻、微博、互動論壇、微信、網站、數字報等多個平臺,其中各類媒體客戶端成為輿情發酵的主要渠道。
1、輿情走勢分析

輿情走勢圖
從信息走勢圖可以看出,2月18日16時,“寧夏觀察”發布《陜西女子遭丈夫家暴,被灌面湯嗆死一案,將于2月19日開庭審理》,隨后被《中國新聞周刊》等各類媒體相繼轉發,吸引大量輿論關注。19日庭審當日,受害人家屬通過媒體發聲希望重判兇手,全網信息量持續增加。20日信息量達到峰值12801條,此后熱度呈波動下降趨勢。
2、信息來源分析

信息分布比例圖
從信息分布情況看,監測時間段內,監測到總信息48487條,客戶端是主要傳播平臺,共17024條(占比35.11%),其次是視頻15973條(占比32.94%)、微博14009條(占比28.89%)、微信756條(占比1.56%)、互動論壇547條(占比1.13%)、網站178條(占比0.37%)。
3、關鍵熱詞

關鍵詞云圖
關鍵詞云圖顯示,在本次輿情發酵過程中,“丈夫”“面湯”“吳某莉”“李某春”等關鍵詞受到普遍關注。
02
輿論觀點 / Boryou
網民觀點
1、媒體標題春秋筆法,避重就輕。
在此次事件中,大部分網民認為媒體對于此事的標題“丈夫灌面湯嗆死妻子”的描述不妥,標題并沒有反映出這次事件的性質,甚至容易讓人誤解,以為只是一場意外事故,抹去了兇手的惡行。網民認為媒體這種模糊焦點、弱化暴行的標題風氣應當被制止。
微博賬號@我是落生:“好一個‘面湯嗆死’,我們的媒體在家暴案件的報道上,標題似乎總是想盡辦法往輕了去描述,似乎如實描述是什么罪過一般。光看這標題,還以為丈夫多溫情脈脈,給妻子喂面湯喝,不小心嗆死了還要被追究法律責任好無辜呢,實際上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家暴案件,這是一個陪丈夫熬了20年苦日子、常年遭到家暴,最終在自家面館里,死于丈夫之手的可憐女人。”
微博賬號@何德凱:“看到‘丈夫灌面湯嗆死妻子’這個新聞標題的時候,我腦中的第一反應是,一個好丈夫給妻子喂面湯,然后妻子不小心才嗆死了。可直到看完整個新聞我才知道,原來這個事件并不是溫情導致的悲劇,而本身就是一場赤裸裸的謀害。”
2、反對家暴,女性安全需要得到保障。
不少網民認為,家暴不可原諒,故意傷害不應被歸結為家庭糾紛,不能因為是夫妻就忽略對方犯下的罪行,應當提高家庭暴力的犯罪成本,落實保障婚姻中女性生命安全。
小紅書用戶“書還是看少了”:“在大聲疾呼嚴懲畜生的同時,也需要清楚這不是個例,而是千千萬萬女性正在遭遇的現實,新聞上也不止這一個案例,家暴慘案頻頻發生,在家暴這個社會治理問題上,存在著嚴重的權力保障與正義實現的不協同矛盾。”
小紅書用戶“微涼”:“我們一直強調女性安全,女性安全最根本的不就是生命安全嗎?婚姻法連女性的生命安全都保障不了,那何談提高結婚生育率呢?合著沒結婚的時候別人要是毆打我那是故意傷害,施暴者能受到應有的處罰,結了婚丈夫毆打妻子就成了一紙輕飄飄的諒解協議書和永遠離不掉的婚以及隨之而來的無數次的傷害是嘛。”
3、嚴懲兇手,還被害者公道。
部分網民認為李某春手段殘忍且毫無悔意,應當嚴懲兇手,還被害者一份公道。
抖音用戶“LF1314”:“這么好的人,能干能吃苦,希望法律嚴懲兇手。”
抖音用戶“luckyJL”:“死刑,給他殺了”。微信用戶“十八公”:“故意殺人毫不留情,重判!”
媒體觀點
1、極目新聞:要看到悲劇背后的家暴認知盲區。
家暴案件的社會關注度極高,公眾會從其傳播的趨向中,看到社會對此的認知和態度。表述方式雖只是其中一環,但如果有所偏頗,不夠準確,可能會使公眾對家暴的認知產生偏差,在某種程度上導致公眾低估家暴的危害性,不利于形成全社會共同反對家暴的氛圍。當“灌面湯嗆死”的說法,已經影響了他人對事實的理解,甚至引發誤解和反感時,身處信息傳播鏈上的每一個人都應反思:我們是否真正嚴肅地對待了家庭暴力這一浸滿血與淚的社會瘡疤。
2、紅網:灌面湯嗆死妻子?別讓標題模糊了事實。
“丈夫灌面湯嗆死妻子”這一標題,乍一看似乎是一起離奇的意外事件。但事件的真相是,這是一場家暴導致的悲劇,標題中的“灌面湯嗆死”僅僅描述了事件的表象,忽略了其背后的家暴事實。這種表述不僅模糊了大眾對事件真相的了解,還傷害了受害者及其家屬。新媒體時代,信息紛雜,公眾每天都要接收大量資訊,好的新聞標題應當能夠準確、簡潔概括事件,幫助讀者快速了解新聞事實,而該事件報道中隱去核心信息,采用模糊事實的標題來吸引眼球,實際上反映了部分媒體新聞倫理及社會責任的缺失。
03
輿情總結 / Boryou
本次“陜西女子遭丈夫家暴,被灌面湯嗆死”案件引發了廣泛的社會關注和輿情討論。在事件發酵初期,輿論的焦點更多地聚焦在媒體使用“面湯嗆死”等標題弱化案件暴力性質,掩蓋例如施暴者故意殺人意圖等細節,網民呼吁媒體報道應該準確描述犯罪手段,避免“溫情化”描述。
隨著事件發酵,更多人關注到犯罪者的殘忍手段,認為不應當將此事簡單地歸結為家暴,更不能當作“家務事”處理,司法機關應該明確家暴案件中“故意傷害”與“故意殺人”的界限,避免量刑輕化。此外應當摒棄“勸和不勸離”的傳統觀念,完善家暴處理和司法干預機制,同時也應該通過公共教育打破“家丑不可外揚”的觀念,鼓勵受害者及時求助。
此案不僅是一起個體悲劇,更是對社會治理與性別平等的拷問。婚姻法應當平等地保護婚姻中雙方,不能成為犯罪的溫床,更不能成為另一方施暴時的免死金牌。